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王炽虽是巨富,但是为人十分有原则,他的故乡还保存着他的封诰

作者:王炽

 

王炽获得钱王的称号,他经商十分有原则,以义用财
作为晚清赫赫有名的巨商之一,云南弥勒人王炽的一生充满了奇迹。曾经,钱王王炽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可叹的是,如今很多人只知胡雪岩却不知有王炽。王炽一生以利聚财,以义用财,以儒治商,爱国忠君,以惊人的经商天赋和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一代钱王…… 王炽究竟有多少钱没有人知道,但“同庆丰”在鼎盛时期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左右大清王朝的金融市场却是不争的事实。
王炽的晚年更以多年经商所信奉的原则:“道行、道德、信义”为本,将偌大的资本以股份制的形式加以完善和分配。他出资修建昆明同仁街,铺设昆明至碧鸡关石板路,重建虹溪书院,捐巨资在南盘江上建成三座铁索桥,兴昆明第一家电灯公司、第一家自来水公司,引德国西门子公司发电机,建成我国第一个水利发电站——石龙坝水力发电站等等。

王炽的故乡还保存着他的诰封石碑,他在地方的善举获得了乐善好施的乡评
王炽的故乡在弥勒县的虹溪镇,与白龙洞接壤,同时还有保存完好的三代一品诰封石碑坊。(三代一品封典坊位于弥勒县虹溪镇东门街中段。石牌坊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系青石建造,东西向,占地64平方米。石牌坊通高40米,宽6米,三重檐四柱三间,柱脚石墩有八个石狮子相对而立。牌坊坊头正中有一块镂空的石龙盘抱的直匾,上书“圣旨旌表”,下面横书“三代一品封典”的石匾。坊台基东西两面各有垂带式踏道七级,两边直柱上有三副对联。三代一品封典坊系虹溪王炽请通海名匠建造,王炽是当时云南富商之一,曾捐巨资效忠清廷,故受清廷敕封。王炽对地方也曾有过一些善举,有“乐善好施”的乡评。石坊雕琢精细,有较高的艺术价值,1983年公布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红颜祸水”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王炽简介

王炽(1836—1903年),字兴斋,云南弥勒县虹溪人。年轻时斗殴杀死表兄姜庚逃至四川重庆,与旅渝滇商合营“天顺祥”商号,来往川滇互贸。随后又与席茂之在昆明合资开设“同庆丰”商号。数年经营,成为滇中富商。英国《泰晤士报》曾对百年来世界最富有的人进行统计,排在第四位的便是王炽。而且,他是唯一一名榜上有名的中国人。中国封建社会唯一的一品红顶商人。民间称为“钱王”。
王炽“幼而颖异”,但由于父兄早逝,家计甚窘,少年的王炽不得不放弃读书,拿着母亲变卖首饰和衣物凑得的20两银子,出门学做生意。他从家乡弥勒虹溪购土布挑到竹园、盘溪贩卖,又把那里的红糖购回销售。凭着勤劳和机敏,王炽不久就积攒得百多两银子。于是,他扩大经营范围,组织马帮,往返贩运土杂百货于临安(今建水)府属各县和泸西、师宗、丘北之间。在王炽20岁时,他已在滇南一带小有名气。
清朝同治初年,王炽避祸重庆。见重庆商业繁盛,又居水陆交通要冲,宜在此设庄贸易,于是,租得临街房屋一间,正式挂出“天顺祥”商号。王炽成为清末巨商的历程,有着无可避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色彩,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发现,勇于拼搏创新,是王炽能够在众多经商者中脱颖而出的一个重要因素。
王炽归葬故里,墓地选在连绵千里的乌蒙山这条巨龙的上嘴唇上,气势超过昆明圆通山上的云南都督唐继尧墓。

中文名
王炽
别    名
王兴斋
国    籍
清朝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弥勒县虹溪镇
出生日期
1836年
逝世日期
1903年
职    业
商人,官员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