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石作蜀有墓联和祠联留存,后世人们非常景仰他,作诗夸赞他

作者:石作蜀

 

石作蜀故乡是华夏第一县,他的墓和祠堂已经荒芜了
石夫子故里今天水市甘谷县十里铺乡,为著名的华夏第一县,原有石子墓和石子祠,现均已荒芜。道光年间吴柳堂任伏羌教谕,曾撰《石子墓记》,并有墓联、祠联各一。
墓联:
梓里访遗踪,看空庭草碧,冢荒花殷,何处是唐封宋赞?
杏坛亲教泽,听渭水莺啼,陇山鸟语,此中有化雨春风。
从联语看,当时的石子墓已一片荒凉。
祠联:
共仰孔门高,问颜曾七十之徒,何处更多佳士?
休言秦俗悍,除邹鲁三千而外,此地大有传人。
清光绪末年,伏羌县令雷光甸(陕西渭南名举人)题联:
勿谓秦无人,曾向杏坛沾化育;
至今关有学,同来梓里拜灵祠。

 

石作蜀受后人敬仰,有诗和对联称赞他有德行,博学多才
石夫子风范遗泽,得后人景仰,历代文人墨客常有题咏,但多散佚。
元朝乔宗亮在《石子明赞》中写道:
在昔石邑,能知所尊。懋依有德,克述无言。
鼓箧槐市,扬名里门。此道久视,彼美长存。
足见石夫子勤勉有德,博学谨慎,美名远播。
谢圭锡有联:
数十里远望圣屋,有这个先生,莫恨西秦不到;
五百里遥成道统,问谁非后死,能教东鲁犹新。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孤岛惊魂”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石作蜀,春秋时期冀县(今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人,自幼好学,跋涉万里,就学孔子门下,为七十二贤之一。学成返乡,传播儒学和西周文化,淳教化,移风俗,自此三陇一带文教大兴,人文蔚起。

中文名
石作蜀
外文名
ShiZuoShu
别    名
石子明,石卓子
国    籍
中国-东周-秦国
出生地
春秋冀县人(今甘肃天水甘谷县)
职    业
学者
毕业院校
孔门
信    仰
儒学
性    别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