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一些史籍中记载了妥懽帖睦尔的事迹,他的汉文学水平很高

作者:妥懽帖睦尔

 

元史和新元史等史料中都有关于妥懽帖睦尔的记载
《元史·顺帝纪》 
《新元史·惠宗本纪》 

 

元顺帝小时候学过汉文学,扳倒伯颜后才继续学习,造诣很高
元顺帝幼时曾在广西静江受过一年的汉文教育,即位后“寻召奎章儒臣侍讲六经禁中”。  但是权臣伯颜反对汉化,主张“休教读汉儿人书” ,因此顺帝的汉学水平一度停滞。顺帝联合脱脱扳倒伯颜以后,脱脱请求顺帝“留心圣学” [,于是顺帝开经筵,后又将文宗朝的奎章阁改为宣文阁,作为经筵的固定场所。顺帝以丞相脱脱领经筵事,其下有兼经筵官、参赞官、译文官及译史三人、检讨四人、书写五人、宣使四人,进一步完善了泰定帝以来的经筵制度。 顺帝在经筵上随各族儒臣“读五经、四书,写大字,操琴弹古调”。  顺帝的经筵是月讲三次,每次讲解时间不定,乌古孙良桢曾批评当时“数日一进讲,不渝数刻已罢”,但也有讲的比较长的时候,如当时经筵官张以宁的诗句“宣文阁下仗初移,讲彻鸡人报午时。……儒臣有戒陈忠荩,圣主无为宝俭慈。” 叶衡也作诗:“水晶宫殿柳深迷,朝罢千官散马蹄。只有词臣留近侍,经筵长到日轮西。” 可知经筵时间长短是依顺帝的兴趣而定。元顺帝还十分注重对自己儿子爱猷识理达腊的培养,为他开端本堂,让他接受系统的儒学教育。 
由于元顺帝受过良好的汉学教育,因此汉文化造诣相当高,在元朝诸帝中仅次于元文宗。他非常擅长书法,陶宗仪评价其字“严正结密,非浅学可到”。  曾旁观顺帝作书的胡震宦如是评说:“及见始作字时,落笔如宿习,每精意审订,然后振臂一扫,不复润饰。”王沂所见略同:“臣沂忝待诏宣文阁,窃观皇上运笔之妙,鸾翔凤翥,势若飞动,而从容法度之中… … 天纵之圣,肆笔而成,已见于居潜之日。”  顺帝留下的墨宝很多,有“闲闲看云”、“模以文梓,饰以云龙”、“元成宫”、“山斋”、“九霄”、“明良”、“庆寿”、“方谷”、“圆觉” 、“江南忠义之士” 等,还以“真草千(字)文碑本颁赐臣下”。 当时的书法家盛熙明曾编《法书考》八卷,顺帝”览之彻卷,命藏禁中”。 元顺帝如此热爱书法艺术,所以许多诏书都由他亲笔书写,而臣下得到御笔诏敕,亦是受宠若惊。 [在顺帝的带动下,元廷刮起了书法之风,不仅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精通书法,就连顺帝的佞臣哈麻也擅长写大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如果混是一种生活”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Toghon Temür,蒙古语意为“铁锅”,1320年—1370年),元朝第十一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五位大汗。元明宗长子,元宁宗长兄。生母是圣裔迈来迪。延祐七年(1320年)四月十七日生于察合台汗国境内,天历二年(1329年)元明宗继位后回到元朝,不久后元文宗毒死了元明宗,将妥懽帖睦尔流放到高丽大青岛与广西静江(今桂林)。元文宗、元宁宗相继驾崩后,妥懽帖睦尔被太后卜答失里下令迎回,至顺四年(1333年)六月初八即位于上都。
至元六年(1340年),妥懽帖睦尔扳倒权臣伯颜而亲政。亲政初期,他勤于政事,任用脱脱等人,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挽救元朝的统治危机,史称“至正新政”,包括颁行法典《至正条格》,以完善法制;颁布举荐守令法,以加强廉政;下令举荐逸隐之士,以选拔人才。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积弊已久的社会问题,在至正十一年(1351年)爆发了元末农民起义。后期逐渐怠政,沉湎享乐,元廷内斗不断,外部民变迭起,无法有效地控制政局。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闰七月,明军进攻大都,妥懽帖睦尔出逃,蒙古退出中原,元朝对全国的统治结束。
至正三十年(1370年)四月二十八日,妥懽帖睦尔驾崩于应昌,享年五十一岁。庙号惠宗,蒙古汗号为“乌哈噶图汗”。明朝为其上尊号为“顺帝”,民间又称其为至正帝、庚申帝、庚申君等。

本    名
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
别    称
至正帝、庚申帝、庚申君
所处时代
元末明初
民族族群
蒙古族
出生地
金山(今阿尔泰山)
出生时间
1320年(庚申年)4月17日(阴历)
去世时间
1370年(庚戌年)4月28日(阴历)
主要作品
七律《答明主》(又名《赠吴王》)
主要成就
至正新政
年    号
元统、至元、至正
庙    号
惠宗
尊    号
顺皇帝(明太祖尊)
汗    号
乌哈笃可汗
陵    寝
起辇谷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