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高从诲继位后决定重新归附唐朝,十分礼贤下士,大臣告老回乡后还去探望

作者:高从诲

 

高从诲继位后决定重新归附唐朝,被册封为渤海王
高从诲继位之后,对他的左右僚佐们说:“唐近而吴远,舍弃唐而臣服吴,这不是好方法。”于是就通过楚王马殷向后唐谢罪。并同时给山南东道节度使安元信写信,请求他上奏给后唐皇帝李嗣源,愿意重新称臣纳贡。天成四年(929年)五月二十八日,安元信把高从诲信的内容告诉李嗣源,李嗣源答应其请求。  六月二十三日,高从诲自称前荆南行军司马、归州刺史,派押衙刘知谦上表请求归附后唐,并进献赎罪银三千两。 七月十七日,李嗣源任命高从诲为荆南节度使,兼任侍中。 
后唐明宗长兴元年(930年)三月,高从诲派使者奉呈表章来到吴国,表示高氏祖坟在北方,害怕遭后唐朝廷所讨伐,那时吴军会来不及援助他,因此,谢绝吴国对他的笼络。吴国便派兵进攻南平,没有能攻下来。 
长兴三年(932年),后唐封高从诲为渤海王  ,加封检校太尉。 
后唐闵帝应顺元年(934年),后唐封高从诲为南平王。 
后唐末帝清泰元年(934年),后唐加任高从诲为检校太师。 

高从诲生性豁达,十分礼贤下士,大臣告老回乡后还去探望
高从诲性情通达,亲近和礼敬贤士,委任大臣梁震,把他作为兄长看待;梁震常常称呼高从诲为郎君。而楚王马希范喜爱奢侈糜费,和他游乐谈笑的人都夸赞他的盛况。高从诲对僚佐说:“像马王那样可以称得上是大丈夫了。”孙光宪回答他说:“天子和诸侯,礼节上是有差别的。他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儿,骄纵奢侈越糜费,取得快意于一时,不作长远的思虑,不知哪天便要危亡,有什么可以羡慕的啊?”高从诲愣怔之后而觉悟,说:“先生的话是对的。”之后,高从诲对梁震说:“我自己感到平生所受的奉养本来就已经过份了。”于是舍弃好玩喜爱的东西,用阅读经史作为自己的乐事,省简刑罚,减轻赋税,南平辖境之内,得以安定。 
梁震说:“先王高季兴待我如同布衣之交一样,把嗣王托付给我。现在嗣王能够自立,可以不使先王遗业坠落。我已年老,不再能侍奉嗣王。”于是坚决请求告退家居。高从诲留不住他,便替他在土洲建筑房子。梁震披着鹤氅,自称荆台隐士,每当到王府去谒见,骑着黄牛直到听事的大厅。高从诲时常到他家里去看望他,一年四季的赏赐极为丰厚。从此,高从诲把政务全部托付给孙光宪处理。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每天快乐一点”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高从诲(891年—948年),字遵圣,南平武信王高季兴长子,五代十国时期南平国第二任君主。高从诲初仕后梁。高季兴建立南平国后,任命其为马步军都指挥使、行军司马等。天成三年(929年),高季兴去世,高从诲继位。乾祐元年(948年),高从诲去世,时年五十八岁,谥号文献王,其子高保融继位。
高从诲性情通达,亲近和礼敬贤士,任用贤臣如梁震、孙光宪等人,省简刑罚,减轻赋税,使南平国境内得以安定。由于高从诲掠夺各地进献给中原政权的物品,而且还贪图各国赏赐,四处称臣,因此受到各国鄙视,称其为“高赖子”或“高无赖”。

中文名
高从诲
国    籍
南平
民    族
汉族
出生日期
891年
逝世日期
948年
职    业
君主
在位时间
929年―948年
谥    号
文献王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