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仁秀
大仁秀根据唐朝的制度进行改革,重新划分行政区,和唐朝关系良好
大仁秀根据唐制,大胆革新,对全渤海的行政区划,按京、府、州、县进行整顿或者重新划定。从而,统一确定了渤海的政区和地方机构。
大仁秀时期,渤海辖有5京、15府、62州。其辖区北到黑水靺鞨,南抵新罗,西接契丹,东迄日本海,。大仁秀南征北战,开拓大片土地,奠定了渤海疆域。
大仁秀一直同唐廷保持亲密关系,称臣纳贡,恭谨事唐,不缺藩礼。在其执掌权柄的13年里,有记录可查的遣使朝唐就有14次;其使节在唐朝受到重视和欢迎。大仁秀提倡读汉书,学习中原的古今制度,依据唐制进行革新。为了培养熟悉汉籍、通晓古今制度、有很高汉文化水平的统治人才,特派遣学生,赴长安深造。这些学生,学成后回到渤海,多以品学兼优,受到崇敬,并被入选官府,委以重任。如“才绮文新”的李居正,在仕途中,任“公卿”。
由于大仁秀继高王大祚荣、武王大武艺、文王大钦茂、康王大嵩璘之后,大力吸收中原文化,加速了中原汉籍、制度、技术、习俗在渤海的传播。大仁秀时代,渤海统治集团,地方官吏,贵族地主,京、府、州、县等主要地区某些居民,均日趋汉化。
在大仁秀的治理下,渤海得以“中兴”。渤海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继文王大钦茂后,再次出现盛况。渤海国更加巩固和强大,成为中外闻名的“海东盛国”。
渤海国的强大,对稳定唐朝东北地区,促进唐朝边远地区的发展,巩固唐帝国的统治,起了积极作用。为了表彰大仁秀开拓疆域,治理渤海的功绩,唐廷加封大仁秀为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
唐文宗大和四年(830年),大仁秀谢世。谥宣王。
大仁秀曾祖、族侄、儿子、孙子等人物介绍,被尊为圣宗宣皇帝
曾祖
大野勃
族侄
大明忠
子
大新德
孙
大彝震
《桓檀古记》称大仁秀被尊为圣宗宣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