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张奂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面对叛军的进攻临危不惧,及时想出应对之策使得众将投降

作者:张奂

 

张奂才华卓越曾对《牟氏章句》进行删减,更改后上奏给汉桓帝
张奂祖籍敦煌渊泉,其父张惇曾任汉阳太守。张奂在少年时游学三辅,师从太尉朱宠,研习《欧阳尚书》。张奂认为《牟氏章句》重复的话较多,于是自行删改,从四五十万字减为九万字。
后来,张奂大将军梁冀征辟,他于是将删减过的《牟氏章句》上奏给汉桓帝,桓帝下诏交给东观。不久因病离职,又被举为贤良,策试得第一名,被擢拜为议郎。

 

张奂带领为数不多的军士对战叛军的进攻,众人均极力劝阻不要应战
永寿元年(155年),张奂被调任为安定属国都尉。安定属国都尉的驻地在安定郡三水县(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东)。张奂到职不久,南匈奴统治者左薁鞬台耆与且渠伯德等七千余人起兵反汉,进攻南匈奴伊陵尸逐不单于居车儿的单于庭美稷(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北),东羌也出兵响应,进攻张奂的驻地。时张奂营垒中只有二百多人。
张奂听到叛军进攻的消息后,便马上带领军士出击。当时一些军吏认为力不敌众,叩头阻止,张奂不听,便率兵进屯长城。这时他一面收集兵士;一面派遣将领王卫招降东羌。汉军很快占据了龟兹,断绝了南匈奴与东羌的交通,诸豪相继率众降张奂,同汉军共同攻打薁鞬等所率的南匈奴叛军,不断取得胜利。且渠伯德十分惶恐,便率众向张奂投降,这样安定郡内的各族人民又获得安宁的和平生活。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半个灵魂”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张奂简介

张奂(104年—181年),字然明。敦煌渊泉人(今甘肃安西县东)人。东汉时期名将、学者,凉州三明之一。汉阳太守张惇之子。
少年时师从太尉朱宠,学习《欧阳尚书》,又自行删减《牟氏章句》。在东汉对外战争中功勋卓著,多次以恩信安抚、招降外族,使得北方宁静一时。后入朝,为宦官所利用,率军前往进击窦武。事后自责不已,拒受封侯。拜少府,迁任大司农,又上疏为窦武等人伸冤。不久迁太常,因得罪宦官被诬陷罢免。最终回乡教授弟子,不再出仕。光和四年(181年)去世,终年七十八岁,遗令素服薄葬。

中文名
张奂
别    名
张然明
国    籍
东汉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敦煌渊泉(今甘肃安西县东)
出生日期
公元104年(东汉永元十六年)
逝世日期
公元181年(东汉光和四年)
职    业
将领、学者
主要成就
平屠各、乌桓之乱 
多次击破东羌、先零羌 
缓和汉羌矛盾
代表作品
《扶蕖赋》《尚书记难》
官    职
度辽将军,太常
地    位
凉州三明之一
典    故
酹酒还金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