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裕民
对杨裕民的个人基本情况进行简单介绍
杨裕民(1889--1939),八路军冀东抗日联军第1路政治部主任。 抗日民族英雄,留美博士,大学教授,我国著名造纸专家。名彦伦,因在堂兄弟中排行十三,故名杨十三,字灿如,河北省(直隶省)迁安市(县)杨团堡村人。
2014年9月,杨裕民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对于杨裕民的评价描述:其死重于泰山,乃民族之杰
在1939年9月18日举行的“晋东南各界人士纪念九一八、追悼杨裕民先生大会”
杨十三病逝后,重庆文化教育界知名人士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予1939年9月18日在沙坪坝南渝中学礼堂为杨十三召开了“晋东南各界人士纪念九一八、追悼杨裕民先生大会”。追悼会的发起人有韩举贤、高韶亭、张伯苓、刘清扬、张中庸、于树德、魏明初、王仙槎、董必武、叶剑英等。上,毛主席亲书横额:"浩气长存”,朱德总司令主祭,彭德怀副总司令致悼词,各界人士5000人参加了追悼大会。同时,毛主席、朱总司令均为他题送了挽联。
中共中央其他领导同志陈绍禹、秦邦宪、林祖涵、吴玉章、董必武也都送了挽联。董必武同志在所致的悼词中,称杨十三先生“是我党、十八集团军的忠诚而亲切的朋友”,在抗战中“担负过长期艰苦的工作”,“尽过最大的努力”。这是八路军总部召开的抗战以来最高规格的追悼大会。
毛主席题送的挽联:
“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对我辈特增担荷;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于先生犹见典型。”
朱总司令题送的挽词:
《彪炳日月》
“渤海毓雄,民族之杰;
霭霭风仪,异质挺特;冀东义起,倭奴气慑;瞻彼真容,彪炳日月。”
董必武、叶剑英等共同署名的祭文中,赞扬杨十三:
“入狐鼠之窟穴,导义民而张卷,
扫魂虞如落叶,扬国威于幽燕。”
“死有重于泰山”。
中国化学会敬送的挽联:
“是真抗日英豪虽死犹生惭愧群空论学,
祈愿雄风厚被振聋发聩岂徒本会沾殊荣。”
1950年10月,在新落成的河北邯郸--“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举行了安葬左权将军暨杨裕民等烈士公祭大会,杨十三教授被安葬在左权将军墓旁。
河北唐山--“冀东烈士陵园”为杨十三教授塑造了烈士铜像。
2014年9月,杨裕民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