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白先勇出于自己的爱国情怀就读水利学院,最终遵循内心所好开始研究文学创作

作者:白先勇

 

白先勇自幼便阅读大量的书籍,对《红楼梦》尤为喜爱
白先勇从小就喜爱中国的民间文学和古典文学,阅读了大量的中国民间故事和古典作品。如《薛仁贵征东》、《樊梨花征西》、《说唐》、《蜀山剑侠传》、《啼笑姻缘》;巴金的《家》、《春》、《秋》;《三国》、《水浒》、《西游记》,特别是《红楼梦》,都是他所喜爱熟读的作品。在大学时代,由于受西方现代文学思潮的影响,白先勇开始阅读和介绍西方现代派作家的作品,在创作上也开始模仿西方文学。但是毕业后入美国爱荷华创作班学习班,作者又把自己的注意力转向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文学的研究。对中国民间故事和中国古典文学的喜爱,使他具有比较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学的素养,这就是为什么白先勇长期生活在台湾和美国,沐浴在欧风美雨之中,而他的大部分作品却仍能保持着比较鲜明的民族风格的原因。白先勇从小热爱祖国的锦绣山河,对祖国和民族有较深厚的感情。


白先勇在台大就读期间对祖国大陆日夜思念,无一不透露着浓浓的乡愁
作者少年时代曾在重庆生活,当他回忆起幼年时见到的巴山蜀水时,至今还非常神往。高中毕业时,由于热爱祖国的锦绣山河,白先勇放弃了保送台大的有利条件,入了台湾水利学院。后因发现自己对水利没有兴趣,才转入台大外文系。他对祖国大陆的印象极其深刻。非常怀念。他所日夜思念的所谓总合性的“家”不是别的,就是自己的“祖国”,自己的“民族”。正是这种对民族和祖国的深沉感情,使这位远离祖国的游子在作品中散发出漠漠的“乡愁”。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如此爱ゝ”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白先勇(1937年7月11日-),回族,台湾当代著名作家,生于广西桂林。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白先勇7岁时,经医诊断患有肺结核,不能就学。1956年在建国中学毕业,1965年,取得爱荷华大学硕士学位后,白先勇到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中国语文及文学,并从此在那里定居。他在1994年退休。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散文集《蓦然回首》,长篇小说《孽子》等。其中《台北人》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第七位,是仍在世作家作品的最高排名)。

白先勇2008年获聘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文学院荣誉院长职务,2009年获颁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2011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并于2012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学“昆曲研究推广计划”荣誉主任。

中文名
白先勇
外文名
Pai Hsien-yung
国    籍
中国
民    族
回族
出生地
广西桂林
出生日期
1937年7月11日
职    业
作家,昆曲制作人
毕业院校
国立台湾大学、美国艾奥瓦大学
信    仰
佛教
主要成就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荣誉院长 
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
代表作品
《台北人》,《游园惊梦》,《纽约客》,《青春版牡丹亭》
父    亲
白崇禧
创作时期
1958年至今
母    亲
马佩璋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