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姬因为将辛地抬高而被称为高辛氏,帝喾的名字现在仍有争议

作者:

 

姬为颛顼出谋划策,封地为“辛”,请求玉帝抬高地势避洪,成为“高辛氏”
颛顼听说姬俊聪明多智,就请姬俊帮助他出点子。姬俊说:“九个国家齐来攻打我们,我们如果跟他们硬打硬拼,必然顾此失彼,难以取胜。”颛顼说:“以你之见呢?”姬说:“九国敌人都想独吞我们的地盘,他们彼此之间必然互不相让。我们若能叫他们之间互相打起来,不就好平灭了吗?”颛顼一想:对呀!姬想这个办法就是好。于是就派人分别到九国敌人中调拨他们的关系,很快使他们彼此发起了战争。后来颛顼没费多大力气,就平灭了九国之乱。颛顼看姬有能耐,就把他封在“辛”这个地方掌管一切。那时,这儿经常闹水灾,水来了,老百姓就往另一个地方迁徙。而重新迁徙的地方又闹了水灾,老百姓便又重新迁回来。这样迁来迁去,老是不能安居乐业。高辛氏又想了一个办法:带领大家把住处的地势加高。但是加高的速度却赶不上水涨的速度,头天加高的,第二天又被水淹没了。夜里,姬睡不着,便跑到天上跟玉皇辩理,说:“天既然生了人,为什么又故意与人们为难,不叫人们活下去呢?”玉皇辩不过他,便派天神下来,一下子把“辛”这个地方的地势抬高到了水面以上。这儿的老百姓再也不被洪水赶得乱跑了。从此“辛”便称为“高辛”,姬便被称为“高辛氏”。

 

 

帝喾的名字现在仍有争议,有的人认为他就是舜
帝喾之名初见于春秋时史料中。有说法为:商朝人祭祀帝喾, 另有记载说“商朝人祭奠舜”。三国韦昭认为“舜”当为“喾”字之误。殷墟甲骨卜辞记载商人有个叫夔的祖先,成汤曾追封其父为商夔宗,王国维考证后认为“夔”为“帝喾”之名,因形讹而成“夋”。因此由夔神而分化成喾、夋二神,同见于《山海经》神话中,唯“夋”写作“帝俊”,为全书中最主要最显赫的一个上帝神。“帝喾”只偶尔提到两三次,而另外分化出“帝舜”一神。自晋郭璞至近代学者多认为“舜”自“夋”音变而出,“喾”与“俊”、“舜”原由同一神“夔”分化出来已可论定。而夔、舜、俊和喾在甲骨文中拼写一样。因此帝喾可能就是成汤之父,这也是三皇五帝里唯一在甲骨文里有记载的。
此后唯“喾”与“舜”进入历史文献中。喾保持了其东方鸟夷商远祖地位,大都说他与简狄因玄鸟生契。“舜”除《国语》(韦昭已改为喾)中仍保持其为商族始祖神地位外,其余文献皆与尧并举,成为“三王”前的二帝,失去商祖身份。后因夏禹、后稷等全境诸族融合成华夏族,帝喾便被编排入黄帝世系中。
到《五帝德》提出第一种“五帝说”,他便为五帝之一;第二种、第三种两“五帝说”没有他;第四种“五帝说”又有他。至于他与高辛氏的关系,正如颛顼和高阳氏的关系一样,也是到《五帝德》、《帝系》中才合而为一的,以后遂成了历史的定说。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换我一世繁华”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喾简介

喾(kù),即帝喾,姓姬,名俊,号高辛氏,河南商丘人,他是中国传说中的古代帝王名,即五帝之一的高辛氏,为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即黄帝的曾孙,喾的父亲是蟜极,蟜极的父亲是玄嚣,玄嚣的父亲是黄帝。喾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基根,是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商族的第一位先公。帝喾从小德行高尚,聪明能干。十五岁时,被帝颛顼选为助手,有功,被封于辛(今商丘市高辛镇)。帝颛顼死后,他继承帝位,时年三十岁。帝喾继为天下共主后,以亳(今河南商丘)为都城,以木德为帝,深受百姓爱戴,死后葬于故地辛(今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建有帝喾陵。

中文名
别    名
帝喾、高辛氏
民    族
华族(夏族)
出生日期
前2480
逝世日期
前2345
主要成就
三皇五帝之一、商族第一位先公
建都地
亳(今河南商丘)
葬    地
辛(今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