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司马孚
西晋代魏后司马孚仍然以魏臣自居,对司马炎只以家人礼相待
泰始元年(265年) ,西晋代魏,魏帝曹奂被贬为陈留王,迁往金墉城。司马孚前往拜辞,握着曹奂的手,泪流满面,不能自制,说:“臣到死的那天,也是纯粹的大魏之臣。”
晋武帝司马炎封司马孚为安平王,食邑四万户,进拜太宰、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设置官属。每次元会时,司马炎下令让司马孚乘车上殿,司马炎则降阶相迎。等到就座后,司马炎亲自献酒祝寿,以家人之礼对待。司马炎每次下拜,司马孚都下跪来制止,司马炎又赐予他云母辇、青盖车。司马孚虽被如此尊宠,却不以为荣,常有忧色。
泰始八年(272年),司马孚去世,享年九十三岁。司马炎于太极殿东堂为他举哀三日,赠“东园温明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袭、绯练百匹、绢布各五百匹、钱百万,谷千斛”以助丧事。葬礼规格,比照东汉东平献王刘苍的旧例。司马孚临终时,遗令:“有魏贞士河内温县司马孚,字叔达,不伊不周,不夷不惠,立身行道,终始若一,当以素棺单椁,敛以时服。”
司马孚的政治才能不被重视,虽不如司马懿但也不差
司马孚常被当作忠臣和长者,他的政治、军事才能一般不被人们重视。他的军事才能虽然没有司马懿父子那样突出,但是也还算出色。他也曾统帅部队支援关中、合肥新城,同蜀汉、吴国的部队作战,这其中以救援合肥新城一役最为有名。
吴国太傅诸葛恪指挥二十万大军,挟东关大胜之势攻打合肥新城,大将军司马师命司马孚统帅二十万大军救援合肥新城。司马孚到达前线寿春后,淮南大将毌丘俭、文钦等要求立即进攻,司马孚说:“凡是进攻的,都要借助敌人的力量,为自己建立功绩。要使用计谋和策略,不能仅凭力战。”恰好司马师也下令把合肥新城让给诸葛恪进攻。司马孚移驻合肥附近,城中守军知道援军就在附近,人心巩固,并且用计拖延时间。吴军中流疾横行,许多士兵染病,再加上攻打坚城不克,部队都无心作战。诸葛恪围困新城数月,反而日自己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
一个月后,司马孚摸清了双方的情况,主动出击,吴军败退。《三国志·诸葛恪传》称:“魏知战士罢病,乃进救兵,恪引军而去。”诸葛恪的二十万大军在困于坚城之下,人员染病众多的情况下,无力同司马孚统帅的二十万养精蓄锐的援军作战,在撤退中,很多伤病人员倒毙,大批落后的士兵被俘,这次战役以司马孚胜利结束。
这一战例的特点是,诱敌犯难攻坚,挫伤敌军的锐气,并且在敌人精疲力竭的时候,使用新锐部队对疲敝的敌军进行打击。司马孚能够把握战场的主动权,采用“致人而不致于人”的策略,保存增强自己的力量,让敌军消耗力量,猬集在只有数千人的小城下,合肥新城是满宠特意选择的地势险要的地方修建,城小坚固,容易防守。诸葛恪的二十万大军也不能同时投入攻城,天气炎热,聚集在一起的部队容易传染疾病。守城的张特、乐文指挥得力,战斗从五月打到七月,诸葛恪也没能象司马懿那样用昼夜不停,连续作战的战术,速战速决,最终内外交困而失败。司马孚在援助新城战役中的战术在古今中外经常被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