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费袆子女介绍,为了纪念费袆的功勋,修建费袆墓、费袆亭

作者:费袆

 

费袆子女介绍,长子为黄门侍郎,次子早卒,女儿嫁给太子
子女
长子:费承,嗣侯,为黄门侍郎。
次子:费恭,尚公主,费祎别传则称“恭为尚书郎,显名当世,早卒”。
长女:太子刘璿妃。

为了纪念费袆的功勋,修建费袆墓、费袆亭,墓碑文革时受损
费祎死后,后主刘禅根据他对汉室所建的功勋,谥赠“城乡敬侯”,并为其举行国葬;将其安葬于汉寿城西门外社稷坛南边。并勒石竖碑镌刻:“汉尚书令费公敬侯之墓”。经千年风雨泯蚀,其碑字迹斑驳。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县令吴光耀又重立一碑,其字由其十一岁长女吴正敬书写。碑文字迹浸润童女的娟秀,一派聪慧之气。是不可多得的石刻珍品。
费公逝后的许多年间,昭化的父老乡亲为其整修墓冢,造祠:立坊,以表敬念之情。雍正十三年(1735年),果亲王入蜀时,为费公特书“深谋卓识”四个大字,并勒立碑立于敬侯祠前。这所有的一切均被“文革”扫荡一空。唯有孤碑残墓尚存。
费祎墓仅存土半堆,高约3米,墓碑二块,一题“汉尚书令费公敬侯墓”,一题“蜀汉大将军录尚书事成乡敬候费祎之墓”。旁立“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石碑。老百姓还亲切的称他为费大将军。

1993年春依费祎跨鹤憩于黄鹤楼的传说而建。亭位于公园北区,在黄鹤楼东北约70米、白云阁以西214米处的山北坡上,离吕仙洞门前约8米。 人们巧妙地把费柿与黄鹤楼联系起来,自唐始,有人在黄鹤楼旁建有费祎洞、费公祠,称乃费祎升仙后栖息之所。唐人李宗孟《费公祠》一诗曰:“空遗费仙迹,江山余万愁。”不过,也有一些考据家引经据典,力主费祎登仙之说不可信。
费祎驾鹤之传说,可能因为《述异记》仙人驾鹤故事转化而来。文中的仙人荀瓌字叔伟,而费祎字文伟,在习惯以表字相称的年代,人们对“荀叔伟”十分陌生,而对“费文伟”却比较熟悉,加上费祎的名气较大,又是江夏人,于是以讹传讹,渐将两个人名混同起来。
1993年重建的费祎亭位于吕仙洞前,坐北朝南。

在古鄂州城(今武汉市)的西南角,有一座楼叫黄鹤楼。《图经》上说:“费祎成仙,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在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歇斯底里”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费袆简介

费祎,字文伟,生卒( ? — 253年)蜀国,荆州江夏鄳县(今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人),官至大将军,谥号“敬侯”,子嗣是费承、费恭。与董允齐名,刘禅为太子时二人均为其舍人。禅嗣位,迁黄门侍郎,受诸葛亮器重。蜀汉建兴五年(227年)亮率诸军北驻汉中,准备伐魏,临行上疏《出师表》。
疏中说费祎等(志虑忠纯),要求后主(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谘之,然后施行)。亮卒,以祎为后军师,后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延熙七年(244年)魏军来攻,祎往御之,魏军退,封成乡侯,领益州刺史。十六年奉旨开府。十六年为魏降人郭循刺死,谥敬侯。

本    名
费祎
字    号
字文伟
所处时代
三国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荆州江夏鄳县(今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人)
去世时间
不详
官    职
大将军
封    爵
敬侯
地    位
益州刺史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