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李劼人因不满军阀对文学教育的蹂躏而转为实业救国,并坚持小说创作及翻译工作

作者:李劼人

 

李劼人的小说作品多达百余篇,同时还从事翻译工作
1891年6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一个下层知识分子家庭。
1907年,进四川高等学堂分设中学堂读书。
1912年夏,任成都市群报社主笔兼总编辑至1918年,其间写有短篇小说百多篇。
1919年6月,组织并主持“少年中国学会成都分会”工作,主编分会的《星期日》周刊。8月动身去法国,年底到达马赛。
1923年3月,写成中篇小说《同情》,次年1月作为《少年中国学会从书》由中华书局出版。
1924年9月,由法国回国,抵成都,任《川报》主编。不到三个月,《川报》被军阀杨森封闭。
1926年,被聘为“公立成都大学”教授,后又被聘为文科主任兼预科主任。兼任成都《民力日报》副刊编辑。小说《编辑室的风波》发表于该年6月28日《文学周刊》。
1930年,愤于军阀、政客蹂躏大学教育,迫害进步师生,毅然辞去大学教授职务,回家开饭馆。
1933年秋,举家迁重庆,出任重庆民生机器修理厂厂长职务,由文学教育转向“实业救国”。
1935年5月,辞职回成都。7月,写成长篇历史小说《死水微澜》。秋,出任嘉乐纸厂董事长。
1936年初,写成长篇小说《暴风雨前》,由中华书局出版。
1937年1-7月,长篇历史小说《大波》上、中、下三册由中华局出版.原计划中的第四册因抗战而中断,投入了抗日救亡运动。
1939年1月,参加发起成立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成都分会的工作,先后担伤文协的理事、常务理事、总理事及《笔阵》主编等职。
1941年4月,嘉乐纸厂董事会通过李劼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自6月起,又把全部精力投入纸厂。
1943年,辞去纸厂职务回成都,重新从事翻译工作。
1946年,短篇小说集《好人家》,作为《现代文学丛刊》,由中华书局出版。
1947年春,长篇小说《天魔舞》应成都《新民报》约请,开始在该报连载。历时二百八十一天,未完。
1950年,成都解放后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会委员川西人民行政公署委员川西区文联筹备委员会副主席。后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成都市副市长、中国文联委员、四川省文联副主席、作协四川省分会副主席等职。解放后除创作少数短篇外,主要从事他的长篇三部曲的修改。
1962年12月24日,病逝。


对李劼人的个人作品一一进行简单介绍
代表作有《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另外,发表各种著译作品几百万字。
1.《同情》(中篇小说)1924,中华书局;
2.《死水微澜》(长篇小说)1936,中华书局,汇校本,1987,四川文艺出版社;
3.《暴风雨前》(长篇小说)1936,中华书局;
4.《大波》(上中下册,长篇小说)1937-1940,中华书局,重写本1-4部,1958-1963,作家出版社;
5.《好人家》(短篇小说集)1946,中华书局;
6.《李劼人选集》(1-5卷)1980-1986,四川人民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7.《天魔舞》(长篇小说)1985,四川文艺出版社。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无言以对”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李劼人(1891.06-1962.12),生于四川成都,祖籍湖北黄陂,中国现代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大师之一,也是中国现代重要的法国文学翻译家,知名社会活动家、实业家。原名李家祥,常用笔名劼人、老懒、懒心、吐鲁、云云、抄公、菱乐等,中学时代大量阅读中外文学名著,擅长讲述故事。1912年发表处女作《游园会》,1919年赴法国留学。23岁任《四川群报》主笔、编辑,《川报》总编辑。建国后曾任成都市副市长、四川文联副主席等职。代表作有《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另外,发表各种著译作品几百万字。

中文名
李劼人
别    名
李家祥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四川成都
出生日期
1891年6月20日
逝世日期
1962年12月24日
职    业
学者、作家、翻译家
代表作品
《天魔舞》,《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
祖    籍
湖北黄陂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