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大运河养育了刘绍棠,刘绍棠创立了大运河乡土文学始终不忘本心

作者:刘绍棠

 

刘绍棠的作品源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与大运河更是密不可分
刘绍棠的好友、作家从维熙深情地说:“刘绍棠61岁去世,成为我们这代人心里难以弥补的伤痛。”从维熙认为:刘绍棠的一生与大运河密不可分,他从生活的最精微细腻之处入手开始他的文学创作。他以文学感悟生活,消化成自己的情感,把自己感受的情感传达给读者,这样的作家是不多的。刘绍棠与沈从文、孙犁一脉相承。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段宝林是刘绍棠的北大同学,他对刘绍棠在晚会上能将三言二拍小说《乱点鸳鸯谱》倒背如流印象深刻,他指出:刘绍棠虽是天才,但他同时下过很大工夫。有人认为刘绍棠的作品“太土”,其实刘绍棠对外国文学是努力学习过的,他把肖洛霍夫作为自己的榜样。段宝林认为:刘绍棠的文笔在中国作家中少有,刘绍棠的乡土文学传统应该得到继承。
刘绍棠的妻子曾彩美评价刘绍棠时激动地说:“在我的心目中,刘绍棠是伟大的,超凡的。大运河的乡土乡亲养育了绍棠,绍棠没有忘本,用一生的心血创作了大运河乡土文学,奉献给大运河。他被称为大运河之子。他说过:‘如果我的名字与大运河相连,也就不虚此生。’”
钱钟书这样评论过刘绍棠作品:“阅读欣赏刘绍棠的小说,就好比坐在各种名贵佳肴样样俱全的盛大宴会的餐桌旁边,每样菜都吸引你吃,使你不知如何下筷才好。”


未几年刘绍棠未国家文学事业做出的贡献,特为其建立刘绍棠文库
1992年5月,北京市通州区建立刘绍棠文库,立了“人民作家、光耀乡土”纪念碑,表彰他为祖国文学事业做出的特殊贡献。刘绍棠文库收藏了他的著作、手稿、书信、剪报、藏书、证章、证书、照片、实物等全部文学资料约1600余卷(件)。
2007年3月12日是刘绍棠逝世十周年纪念日,北京通县当地乡政府在刘绍棠墓地举办纪念仪式,召开追思会。其墓地在通州区儒林村南的大运河畔。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外文学研究员郑恩波  从小喜欢刘绍棠的作品,为了写出刘绍棠的传记,他集中阅读了刘绍棠的全部作品、查阅了通县“刘绍棠文库存”近万封书信和全部剪报资料、作了20多万字的摘录、遍访刘绍棠的乡友故知、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相继创作、出版了《大运河之子刘绍棠》《刘绍棠传》《刘绍棠全传》  及《刘绍棠纪念文集》。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不想长大”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刘绍棠,中国著名乡土文学作家,“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创立者。13岁时就开始发表作品,加入作协时是当时最年轻的作协会员。受到作家孙犁和肖洛霍夫的影响,走上乡土文学之路,作品题材多以京东运河(北运河)一带农村生活为题材,格调清新淳朴,乡土色彩浓郁。他的作品曾多次获国内奖项并受国家嘉奖;又有多部作品被翻译成外文,在国际上亦有所影响。1950年春,因被诗人晏明称为“神童”,“神童作家”称号逐渐流传并被大众认可,又因家乡儒林村临近北运河,又被称为“大运河之子”。

中文名
刘绍棠
别    名
刘绍堂,大运河之子,神童作家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河北通县(1958划归北京通州区)
出生日期
1936年2月29日
逝世日期
1997年3月12日
职    业
作家
毕业院校
潞河中学
主要成就
录入《世界名人录》 
录入《世界作家名人》
代表作品
《京门脸子》《蒲柳人家》《青枝绿叶》等
妻    子
曾彩美
好    友
胡耀邦,从维熙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