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刘白羽赶赴前线,其作品以揭露侵略者恶行为主

作者:刘白羽

 

刘白羽在其爱国情怀的强烈驱使下毅然选择弃笔从戎,捍卫祖国尊严
幼时当过学徒,1930年入北平市第一中学读书。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在爱国热情的驱使下投笔从戎。后在部队驻扎绥远时因染上伤寒被送回家中休养。
1934年考入北平民国大学中文系,开始练习写作。
1936年3月在《文学》月刊上发表第一篇小说《冰天》,揭露了旧军队的腐败。1937年出版了第一部小说集《草原上》。《冰天》和《草原上》均被选入良友图书公司出版的《一九三六年短篇小说佳作选》。这些作品主要反映了当时的一些社会问题。
1938年春,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同年加入。5月参加文艺工作团,辗转于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受到战火的锻炼。
1939年到太行山,受组织委派着手写《朱德将军传》。1940年回到延安。这期间创作了不少反映抗战生活、歌颂抗日军民的作品,如散文特写《八路军七将领》(与王余杞合作)、《游击中间》;小说《龙烟村纪事》等。1944年到重庆,担任《新华日报》副刊编辑,并写了大量介绍边区生活的作品。
1946年初,到北平军事调停执行部任记者。不久国共两党谈判破裂,被派往东北战场担任新华社随军记者。亲身经历了解放东北、华北等多次战役,后又随军南下,直到解放战争全面胜利。长期的战斗生活给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他以饱满的热情努力刻画人民解放军广大指战员的英雄形象,创作了短篇小说《政治委员》、《战火纷飞》、《无敌三勇士》;中篇小说《火光在前》及报告文学集《为祖国而战》等。这些作品具有强烈的战斗气息、朴实无华的艺术风格,充满了鼓舞人的力量。1950年,他参加编制反映解放战争的影片《中国人民的胜利》,曾获斯大林文艺奖金。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他两度奔赴朝鲜前线,写了散文通讯集《朝鲜在战火中前进》、《对和平宣誓》和短篇小说集《战斗的幸福》等,揭露了侵略者的暴行,歌颂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并肩英勇战斗的精神及中朝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1996年10月19日,刘白羽将首批珍贵文学艺术档案——部分著作、手稿、奖状、奖章、奖杯、名家字画、剪报等共180余件,亲手交给家乡通县档案馆。代表作有《长江三日》、《心灵的历程》、《黄河之水天上来》、《第二个太阳》、《中国人民的胜利》、《芳草集》 、《红玛瑙集》、《早晨的太阳》、《万炮震金门》、《五台山下》等。其作品《长江三日》被选入高中教材。2005年8月24日下午两点,刘白羽因病在301医院去世,享年89岁。

 


刘白羽在参加革命的同时亦未放弃写作,坚持为人民写作
个人成就
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始终不渝地坚持文艺的工农兵方向,进而为社会主义、为人民写作。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他写出了大量具有鲜明时代色彩、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优秀作品。60多年来共发表作品50余部400余万字,多种作品被译成英、俄、德、缅甸等文种。《长江三日》、《日出》等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学、大学教材。
个人发展
刘白羽是现代文学杰出代表人物,卓越的散文家、报告文学家、小说家、作家。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长江三峡》、《日出》等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学、大学教材。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开不了口”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刘白羽(1916.9.28-2005.8.24),山东潍坊青州人,出生于北京通州。1938年12月加入。现代文学杰出代表人物,卓越的散文家、报告文学家、小说家、作家。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他写出了大量具有鲜明时代色彩、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优秀作品。

中文名
刘白羽
国    籍
中国
民    族
回族
出生地
北京通州
出生日期
1916年9月28日
逝世日期
2005年8月24日
职    业
文学 作家
毕业院校
北平民国大学
主要成就
获1995年优秀传记文学奖
代表作品
《风风雨雨太平洋》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