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汪曾祺的作品在小说、散文、小品、戏剧等均有涉及,他发表并出版的作品不在少数

作者:汪曾祺

 

汪曾祺的创作热情空前高涨,陆续有佳作发表
1977年,民间文学论文《花儿的格律》发表,这是汪曾祺“文革”后发表的第一篇作品。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汪曾祺深受鼓舞,创作热情逐渐高涨。
1979年,小说《骑兵列传》在《人民文学》第11期发表,这是汪曾祺在“文革”后发表的第一篇小说。
1980年,小说《受戒》在《北京文学》10月号发表。
1981年1月,《异秉》在《雨花》发表。4月,《大淖记事》在《北京文学》发表。这一年汪曾祺的佳作连续发表,小说创作日趋活跃。10月,应高邮县人民政府邀请,汪曾祺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访问。
1982年,汪曾祺新作不断。1983年,汪曾祺的创作更趋活跃,在全国各地发表小说、散文、评论等近20篇。
1985年,在年初结束的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理事。
1987年2月26日,汪曾祺在京入党。4月16日,汪曾祺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赴云南访问。10月,应安格尔和聂华苓夫妇之邀,汪曾祺赴美国参加国际写作活动,历时三个多月。
1988年,小说无新作,间或发表些散文、随笔。
1989年1月,《北京文学》与台北《联合文学》采取同步行动,同时出汪曾祺作品专辑。
1990年2月24日,汪曾祺写散文《七十抒怀》。
1991年5月,《蒲桥集》由作家出版社再版。
1992年4月,散文集《旅食集》由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
1993年6月,以故乡高邮为背景的小说集《菰蒲深处》在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1995年春,应台湾《联合时报》邀请,汪曾祺赴台参加“两岸三边文学问题座谈会”。
1996年12月,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推选为顾问。
1997年5月16日上午10点30分终因抢救无效而不幸去世,终年77岁。


对汪曾祺的主要作品一一进行简单介绍
作品类型    作品一览
短篇小说   《受戒》《大淖记事》《鸡鸭名家》《异秉》《羊舍一夕》
小说集       《邂逅集》《晚饭花集》《茱萸集》《初访福建》
散文集       《逝水》《蒲桥集》《孤蒲深处》《人间草木》《旅食小品》《矮纸集》《汪曾祺小品》
艺术小品集《汪曾祺:文与画》
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
剧本京剧   《沙家浜》(主要编者之一)
京剧           《范进中举》
文集           《汪曾祺自选集》《汪曾祺文集》《汪曾祺全集》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无限的思念”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生于江苏省高邮市,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1935年秋,汪曾祺初中毕业考入江阴县南菁中学读高中。1939年夏,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50年,任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北京文艺》编辑。1961年冬,用毛笔写出了《羊舍一夕》。1963年,发表的《羊舍的夜晚》正式出版。1981年1月,《异秉》在《雨花》发表。1996年12月,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推选为顾问。1997年5月16日上午10点30分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7岁。

中文名
汪曾祺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江苏省高邮市 
出生日期
1920年(庚申年)3月5日
逝世日期
1997年5月16日
职    业
散文家、戏剧家 、小说家 
毕业院校
西南联合大学
主要成就
小说被视为诗化小说 
《大淖记事》获全国短篇小说奖 
《沙家浜》深受观众的喜爱
代表作品
《受戒》《沙家浜》《大淖记事》 《黄油烙饼》《葡萄月令》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