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许世友因从事革命工作后未能在母亲身前尽孝,决定死后土葬为母亲守墓

作者:许世友

 

对于许世友的评价描述: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战功赫赫
人民日报:许世友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马列主义,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他善于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指挥过一系列的重要战役、战斗,组织过大兵团作战,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是我军从战士逐级成长起来的难得的优秀军事指挥员之一。 
毛泽东:“许世友是员战将,打红了胶东半边天,了不起,了不起!” 
邓小平:“许世友在60年戎马生涯中,战功赫赫,百死一生,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贡献的特殊人物。” 


对与许世友相关的轶事典故进行详细记述
庭院成了“村庄”
他住的南京中山陵八号,院子里的草坪被全部挖掉,改为种植小麦、高梁、玉米、红薯的试验田和菜园子。后又在靠马路的围墙下修了一排猪圈,加上原有的三四亩水面,既喂猪,又养鱼。
许世友在他自己营造的“村庄”里,就像个兢兢业业的“”,每天一大早起来安排农活。他的工作人员,种地的种地,种菜的种菜,喂猪的喂猪,养鱼的养鱼,分工明确,要求具体。
他自己负责饲养十几只兔子,当了一名“兔司令”。
“活着尽忠,死后尽孝”
“我死后不火化”。许司令语出惊人,“中央关于领导工作人员实行火葬的倡议书,我没有签字。我死后和母亲埋在一起。我从小离开家,没有在母亲身边尽孝道,死后要和她老人家做伴。我给了大儿子许光50元钱,要他给我买口棺材,死了往里一装就行了。”许世友幼年丧父,从小跟母亲相依为命。参军以后,几十年戎马倥偬,为国尽忠,顾不上对母亲尽孝,他内心常存歉疚之情。1952年,他任山东军区司令员时,请假探家一次,见了母亲,长跪不起,众人百般劝慰才把他扶起来。1959年,他为看地形又一次路过家门,见 74岁的老母亲还在打柴、喂猪,不禁泪流满面。母亲病危时,他因公务缠身,未及赶回去给老人送终,引为终生憾事。当时他发下誓愿:自己死后,一定来为母亲守坟。缘于这笔“感情债”,许司令才没有在领导干部实行火葬的《倡议书》上签名。许光收到父亲寄来的50元钱,他又添了点钱,买了几棵松树,做了一口棺材。这棺材最后没用上,许世友下葬的棺木是用尤太忠将军特为精选的楠木做成的。对许世友还乡土葬一事,邓小平的批示是:“下不为例。”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暖人迷恋”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许世友(1905年2月28日—1985年10月22日),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田铺乡河铺村许家洼。1955年许世友将军被授予上将军衔,并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南京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委等。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九、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副主任。1985年10月22日16时57分,许世友因病病逝,享年80岁。

中文名
许世友
国    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河南省信阳市新县
出生日期
1905年2月28日
逝世日期
1985年10月22日
职    业
军事家
毕业院校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
信    仰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主要成就
指挥黄麻起义 
参加土地革命战争 
参加解放战争 
担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等职
军    衔
上将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