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使广东成为唯一通商口岸,其中伍秉鉴所掌管的怡和行更是涉猎广泛财富惊人

作者:伍秉鉴

 

海上所有对外贸易均需通过“广东十三行”,使其逐渐成为豪商巨富
在中国历史上曾有一个“广东十三行”,今天几乎不为人知。但就是这个被忽视的商人群体,曾经营了大清王朝全盛时期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一度活跃在中西贸易的舞台上。当时,这些中国商人被西方世界认为是18世纪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所谓的“十三行”,实际只是一个统称,并非是13家,多时可达几十家,少时则只有4家。但由于它享有垄断清朝海上对外贸易的特权,凡是外商购买茶叶、丝绸等国货,或销售洋货进入内地,都必须经过这一特殊的组织,故“广东十三行”逐渐成为与两淮的盐商、山西的晋商并立的行商集团。
在财富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广东十三行”中也涌现出了一批豪商巨富,如潘振承、潘有度、卢文锦、伍秉鉴、叶上林等,以至于当时就流传有“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的说法。在现在看来,这些行商无疑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伍秉鉴所掌管的怡和行因其经营有加,怡和行成为以跨国财团
十三行中的怡和行,更因其主人伍秉鉴而扬名天下。伍秉鉴是个商业奇才,在他经营怡和行时,同欧美各国的重要客户都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他既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商,又懂得依靠西方商人的贸易发财致富。他的商行在当时同外商联系最为紧密,可以在东印度公司、散商和美商中左右逢源。在1834年以前,伍家与英商和美商每年贸易额达数百万两白银,伍秉鉴还是东印度公司的“银行家”和最大债权人。正因为如此,伍秉鉴在当时西方商界享有极高的知名度,一些西方学者更称他是“天下第一大富翁”。
在产业经营方面,伍秉鉴不仅在国内拥有地产、房产、茶园、店铺等,还大胆地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进行铁路投资、证券交易,甚至涉足保险业务等领域,使怡和行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跨国财团。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半个灵魂”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伍秉鉴(1769—1843年),又名伍敦元,祖籍福建。其先祖于康熙初年定居广东,开始经商。到伍秉鉴的父亲伍国莹时,伍家开始参与对外贸易。2001年,美国《华尔街日报》统计了1000年来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有6名中国人入选,伍秉鉴就是其中之一,他把一个从福建泉州来到广东广州的小家庭经营成全球首富的大家族,最显赫的家族。

中文名
伍秉鉴
外文名
Howqua
别    名
伍敦元
国    籍
清朝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广东广州黄埔府
出生日期
1769年
逝世日期
1843年9月4日
职    业
商人、慈善家
主要成就
成为世界首富
祖    籍
福建泉州
资    产
约2800万两白银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