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杨靖宇字从事革命工作以来曾多次被捕入狱,虽受尽酷刑却绝不泄露情报

作者:杨靖宇

 

杨靖宇在冰天雪地中对抗日寇时因寡不敌众而壮烈牺牲

杨靖宇(1905年2月26日-1940年2月23日),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汉族,河南省确山县人,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 
1932年,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他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杨靖宇将军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杨靖宇在上学时便开始参加革命活动,听从组织调遣
杨靖宇,1905年2月13日出生于确山县李湾村(今属驻马店市驿城区)一个农民家庭。幼年丧父,家境贫寒,由母亲含辛茹苦照料长大。
1923年,18岁考入河南省立开封纺染工业学校。在校期间,他秘密参加革命活动,之后受党组织派遣,回到确山从事农民运动。1925年,杨靖宇积极投入“五卅”反帝爱国运动。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此时,全国各地农民运动正在蓬勃发展,受中共组织派遣,杨靖宇从开封回确山开展农民运动。
1927年初,确山县农民协会会员发展到1万多人,杨靖宇被选为确山县农民协会委员长。当年4月,杨靖宇参加并领导确山数万农民举行暴动,驱逐军阀武装,攻占确山县城。同年5月,杨靖宇加入。中共中央“八七”会议后,杨靖宇参与发动刘店秋收起义,先后创建由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最早的县级农工革命政权——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和河南省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确山县革命委员会,并组建河南省第一支革命武装——确山县农民革命军(后编为豫南工农革命军)。从此,拉开了河南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他历任确山县农民革命军总指挥、确山县农民协会委员长和临时治安委员会代理主席、豫南特委委员兼信阳县委书记。
1928年后,在河南、东北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曾5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坚贞不屈。
1929年春,杨靖宇调赴东北,中共满洲省委派他担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化名张贯一,深入抚顺煤矿,联系工人群众,恢复重建被破坏的党组织,领导工人同侵占中国煤矿的日本矿主进行斗争。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故弄玄虚-”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杨靖宇(1905—1940年),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汉族,河南省确山县人,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32年,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

杨靖宇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他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杨靖宇将军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中文名
杨靖宇
别    名
原名马尚德,字骥生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
出生日期
1905年2月26日
逝世日期
1940年2月23日
职    业
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
毕业院校
开封纺织染料工业学校
信    仰
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
鄂豫皖苏区及红军的创始人之一 
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 
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率领我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 
被评为新中国成立英雄模范之一
代表作品
《西征胜利歌》《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