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陈子壮在被敌人俘虏后坦然面对生死,毅然选择英勇就义也绝不投降敌人

作者:陈子壮

 

后人为纪念陈子壮的业绩为其建立纪念馆及衣冠冢以表怀念
陈子壮纪念馆
广州市文物管理处在沙贝村陈家祠建立陈子壮纪念馆,作为市文物保护单位,以纪念陈子壮的业绩。
陈子壮纪念馆位于白云区金沙街(原属石井镇)沙贝村中元里的宋名贤陈大夫宗祠。陈大夫宗祠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整体建筑占地795平方米。1847年(清道光二十七年)重修,1986年以来,对祠堂进行了维修,并筹建陈子壮纪念馆。1993年8月9日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现由白云区政府主管,原属石井镇政府管理。 
宗祠主体建筑以精美的琉璃瓦、鳌鱼脊、瓦衽狮子及四方飞檐为特色。特别是琉璃瓦脊,其牡丹花枝造型优美、工艺精湛,在我省古建筑中相当稀有。建筑至今较完整地保存着明清时代的格局与风貌。宗祠的大门口上方悬挂着皇帝赐予陈氏先人的“彩牌”(仿制品),大门上的大石匾刻有“宋名贤陈大夫宗祠”字样,并标明该匾为明嘉靖十八年由“钦命巡按广东监察御史王德溢为赐进士出身陈锡立”。大门口还悬挂着一副木对联,上书“一门七进士,四代五乡贤”,据说原对联由现代书画名家陈树人亲笔题写。大门内正中高悬陈子壮“钦点探花及第”金边金字牌匾。大堂正中摆放一座陈子壮玻璃钢塑像,并悬挂着“世德堂”和乾隆御笔“忠简”两块大匾。宗祠内的东祠为乡贤祠,陈列着陈氏历代名宦乡贤的画像史料;西祠为忠烈祠,专门陈列陈子壮事迹及其诗词歌赋。2004年,政府有关部门投入100万元对陈子壮纪念馆门前一带进行改造修葺,广州市将又多了一处具有古色古香、园林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文化旅游品牌。
陈子壮衣冠冢
陈子壮衣冠冢位于广州市白云区金沙洲浔峰岗,已纳入金沙洲街道的文物保护范围内,并与浔峰山上的陈氏家族墓群同被列为一个整体的文物保护项目。2005年12月,广州市白云区金沙洲浔峰山发生山林大火,超过1万平方米山林被烈火吞噬,古称大坑山的山冈上一米多高的灌木草丛燃烧殆尽,次年,陈氏后人上山时意外发现失落了六十多年的先人陈子壮的衣冠冢。 陈子壮衣冠冢重新发现之后,白云区会和金沙洲街道已经着手对衣冠冢和陈氏家族墓进行保护,并在陈氏宗祠前为陈子壮塑像,邀请广州著名雕塑家唐大禧主刀。 


对于陈子壮这一人物的评价描述
陈子壮是广州历史上杰出的忠烈,其生前临危受命,弃文从武扛起了守卫岭南的重任;被俘后慷慨就义,悲壮牺牲成为被百姓传诵的传奇。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青春,还是倾蠢”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陈子壮(1596年11月13日—1647年11月6日),明末抗清将领,民族英雄,与陈邦彦、张家玉合称“岭南三忠”。字集生,号秋涛,谥文忠。汉族,广东南海县沙贝村(今属广州市白云区金沙洲沙贝村)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探花。历官编修、崇祯年间累迁礼部右侍郎、南明弘光政权礼部尚书、永历政权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起兵攻广州,兵败,惨被锯死。死后追赠番禺侯,谥号文忠。在旧《广东通志》中被称为广东古八贤之一,与东晋程旼、唐代韩愈、张九龄,北宋刘元城、狄青,南宋文天祥、蔡蒙吉齐名。著有《云淙集》、《练要堂稿》、《南宫集》。

中文名
陈子壮
别    名
陈集生,陈秋涛
国    籍
明朝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广东南海(即今广州城区)
出生日期
1596年11月13日
逝世日期
1647年11月6日
职    业
明末抗清将领
信    仰
儒学
主要成就
被后人称为“岭南三忠”之一
代表作品
《云淙集》、《练要堂稿》、《南宫集》
谥    号
文忠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