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长乐公主仅二十三岁便英年早逝,唐太宗万分悲痛后将其葬于昭陵

作者:长乐公主

 

长乐公主因病而逝,唐太宗深受打击悲伤不已,后将其葬于昭陵
婚后长乐公主夫妻琴瑟韵合,生活甜美,平时敬顺公婆,谨礼持家,于是“家道以正”。墓志还以古时节妇伯姬、贞姜来赞喻公主有守礼重信的节操,从而“播肃雍于闺闱,流婉嫕于邦国。”贞观十七年六、七月间,长乐公主突然病倒,久治不愈,八月十日,公主便溘然长逝,是年二十三岁。她的婚姻生活刚迈进第十个年头,这对少年夫妻却没能等到老来相伴的一天。面对爱女的离世,唐太宗深受打击,“皇帝悼深夭蕙,怀三号而犹感。”多次痛哭后仍然悲伤的不能自已。储后李治“痛结分荆,寻万恨而增慕“。九月二十一日,太宗敕命鸿胪寺卿韦挺为丧事监护正使、鸿胪寺少卿崔仁师为丧事监护副使,将长乐公主陪葬昭陵。
 

长乐公主墓位于陕西凌光村,该墓曾多次被盗,出土百余件物品
长乐公主薨后,太宗将其陪葬昭陵。长乐公主墓位于陕西礼泉县烟霞乡陵光村,西北距昭陵元宫仅1公里。其墓封土为方形覆斗式,形制高于圆锥形的封土。墓前后均有四个土阙,墓前还有石人、石虎、石羊、石望柱等石雕群。1986年长乐公主墓被开启,该墓与一般的唐墓架构类似,为单砖墓室,由墓道、过洞、天井、壁龛、甬道、墓室六部分组成,总长48.18米。墓内各处都绘有壁画,但该墓曾经多次被盗,因而墓内损坏严重,壁画大多残缺,出土的随葬物有百余件。
墓道两侧及墓室分别绘有精美的壁画。其中不仅绘有腾飞的苍龙,长啸的白虎,奔驰的骏马,还绘有气宇轩昂的甲胄仪卫、端庄丰盈的侍女和维妙维肖的男侍。特别是“云中车马”一图,画瑞气流云中,两匹骏马驾着红色木车奔驰,辕端雕饰龙头,车后两侧各插一面五旒红旗,车中坐3人,中一老者长髯飘拂,神态安祥。车厢下方有一摩谒,张咀伸舌,鳍尾俱全。还有值得注意的是所画侍女中,有一肤色较深,满头鬈发,双耳戴大耳环的侍女,在唐墓中是首次发现。据考当是“昆仑奴”的形象,她们可能是来自非洲的黑人,这对中外交流的研究有重大价值。壁画保存较好,壁画线条流畅,刚柔得当,色调和谐,技法高超,是初唐壁画上乘之作。
该墓的甬道中设有三道石门,唐朝贵戚功臣和皇子、公主、嫔妃墓按礼制只能设一道石门。惟独长乐公主承恩特葬,墓室甬道内破格设三道石门,在昭陵已发掘的陪葬墓中仅此一例。嫡出的长乐公主,既为“太宗特所钟爱”,唐太宗为爱女修筑之墓规格之高是可以理解的。
长乐公主墓志1986年出土,志石、志盖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志盖长98厘米,厚12厘米,盖面篆书“大唐故长乐公主墓志”9个大字。志文皆楷书,共33行,约1000余字。志石周边以“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神及云纹图案装饰。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你是我梦里的女主角〃”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长乐公主(唐太宗女长乐公主李丽质)一般指李丽质(621年-643年),名丽质,唐太宗嫡长女。因长孙皇后所生,唐太宗特别钟爱。贞观二年(628年),诏封长乐郡公主。贞观五年(一说贞观六年),唐太宗开始为长乐公主筹备嫁妆,诏令有司为其准备的嫁妆要加倍于太宗之妹永嘉长公主,魏征以汉明帝故事讽喻太宗做法严重逾制。贞观七年(633年),长乐公主下嫁宗正少卿长孙冲,即齐国公长孙无忌的嫡长子。后任秘书监、刑部尚书、兵部尚书。
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太宗诏宗室群臣袭封刺史,诸臣进谏无效后,长孙无忌请儿媳长乐公主协助固请于太宗,后太宗诏停世封刺史。贞观十七年(643年)八月十日,因病去世,享年二十三岁,陪葬昭陵。唐太宗痛失爱女,多次痛哭后仍然感到哀思难以抑制。

本    名
李丽质
别    称
长乐公主,长乐郡公主
所处时代
唐朝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长安
出生时间
公元621年
去世时间
643年8月10日
主要成就
协助众臣劝止唐太宗停世封刺史
特    长
擅长书画
父    亲
唐太宗李世民
母    亲
长孙皇后
夫    君
长孙冲
同母妹妹
城阳公主、晋阳公主、新城公主
同母兄弟
李承乾、李泰、唐高宗李治
儿    子
长孙延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