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臧宫
臧宫率军讨伐巴蜀,后当机立断纵兵出击,大败延岑
经过十年征战,刘秀已经基本统一中国,只有西南一隅的公孙述还没有被消灭。
公元35年(建武十一年)三月,刘秀命令岑彭与吴汉、诛虏将军刘隆、辅威将军臧宫、骁骑将军刘歆等将领调集南阳、武陵、南郡的兵士和桂阳、零陵、长沙的棹卒(水手)六万人,会集荆门,准备伐蜀。
汉军攻破荆门之后,岑彭、臧宫、刘歆率领3万余人水陆并进,出垂鹊山,然后出秭归,直抵江关(今四川奉节东),进逼江州。江州城固粮多,不易攻破,岑彭、臧宫绕城而过,率主力及降卒3万直指垫江(今四川合川),攻破平曲(今四川合川东),收其米粮10万石。公孙述急调延岑、吕鲔、公孙恢等率重兵抵御汉军。岑彭命臧宫率降卒5万从涪水抵平曲,多张旗帜,广设疑兵,牵制延岑之蜀军主力,自率精兵乘船溯江而上直指成都。
当时,公孙述的部将延岑率领大军拒住沈水,声势浩大。而臧宫的情况却很艰难。他手下人多,粮食少,运输跟不上,补给困难。好多士兵,心存去意,总想借机会反叛逃散。郡内各县的地方势力,见此情形,也再次聚集自保,准备观察成败利钝后,再决定究竟投向哪一边。
臧宫本想率部撤回,可又担心部下反叛,敌人追杀,一时犹豫难决。适逢光武帝派谒者令率兵去见岑彭,有骑兵七百多人。臧宫当机立断,假传圣旨,把这些兵调到了自己部下,壮大自己的声势。他命令部队晨夜行军,并故意打出许多旗帜,派人登上山冈擂鼓呐喊。行军时,左岸是步兵,右岸是骑兵,夹拥着战船浩然而进,呼声震动山谷。
延岑没有料到汉军来得如此突然,急忙登山瞭望,看到汉军阵容强大,士马鲜明,他十分震惊。臧宫乘势纵兵出击,大败延岑,延岑部众被斩首和落水溺死的有一万多人,江水都变得混浊了。
臧宫乘胜追击迫降十几万人,最终于咸阳门外斩杀公孙述
延岑只身逃奔成都,他的士兵全部投降,臧宫缴获了他的兵器马匹珍宝和一应辎重,然后,乘胜追击,一路迫降十几万人。
臧宫一路猛攻,进军到平阳乡(今四川绵阳附近),蜀将大将王元率众向臧宫投降。接着,又臧宫进军攻占绵竹县(在今四川德阳北),击破涪县城(治所在今四川绵阳东),斩杀了公孙述的弟弟公孙恢。又攻克了繁县(今四川彭县西北)、郫县(今四川郫县)。臧宫前后缴获的节杖就有五条,印绶更是高达一千八百个。
整顿兵马之后,臧宫率军进攻成都北方的门户——雒城(今广汉市雒城镇)。此时,大司马吴汉统帅的南线汉军攻占广都(今四川省成都市东南),乘胜进逼成都,就等臧宫兵抵成都,南北夹攻了。但是,一路高歌猛进的臧宫在雒城遇到了蜀军顽强的的抵抗,由于雒城池深城高,防守严密,臧宫一时难以攻下。从此,双方在南北两路同时开始对峙,战局陷入了僵局。
经过半年多的全力围攻,臧宫终于率部拿下了雒城。公元36年(建武十二年)十月底,臧宫率领北线汉军与吴汉率领的南线汉军在成都城下会师,对成都形成了合围之势。
南北会师之后,臧宫去吴汉的军营会晤,他率兵进入小雒城门,耀武扬威地经过成都城下,来到吴汉营中。吴汉见到臧宫,特别高兴。两人饮酒高会。酒后,吴汉对他说:“将军来时经贼兵城下,震扬了威力,行走如风,照耀如电。然而穷寇难以估量,回去时希望你改行他道。”臧宫心气高傲,哪里肯听,他仍从原路返回营地。敌人也不敢拦截他。
公元36年(建武十二年)十一月十八日,吴汉、臧宫率部屯于成都城咸阳门以外,准备与公孙述在城下展开决战!公孙述令延岑率领主力攻击臧宫所部,自己去战吴汉。臧、岑交手,延岑三合三胜。但此时公孙述胸部中枪坠落马下,蜀军败入城中。公孙述当晚就死了,次日晨,延岑投降。吴汉、臧宫统兵入城。
光武帝刘秀因蜀地刚刚平定,地方不稳固,就任命臧宫为广汉太守,率军镇抚蜀地。
公元37年(建武十三年),为了犒赏臧宫平定蜀地的战功,朝廷增加臧宫的封地,改封他为酂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