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萧瑀慷慨陈词巧谏高祖,坚决支持李世民继位得其作诗《赐萧瑀》

作者:萧瑀

 

萧瑀因唐高祖政令不妥而不发布,后巧言劝谏得其原谅
武德三年(620年),唐高祖草拟了一份政令,交给萧瑀承办。萧瑀阅后,发现其中有几处考虑不周,于是,就暂压了下来,没有发布。按当时朝中规定:“在皇帝命令执行过程中,如果发现不妥之处,臣僚应该向上奏明,加以改正”。萧瑀的做法是符合上述规定的。但唐高祖闻后,心中不悦,于是召见萧瑀,责问他为何不按时发布政令。萧瑀慷慨陈词,用隋朝“内史宣勅”、“前后相乖”,致使:“百司行之,不知何所承用”的史实,来说明唐高祖所拟政令“不经审勘”的危害。接着,萧瑀又陈述了他在皇帝“每授一勅”之后,“必审勘,使与前勅不相乖背者,始敢宣行。迟晚之愆,实由于此”。李渊听后,也只好说:“卿能用心若此,我有何忧“。
 

萧瑀力劝立贤,坚持立李世民为太子,得其赞诗
武德九年(626年),诸皇子间明争暗斗,李渊偏向于长子李建成,对次子李世民心存疑忌,想除去他。萧瑀不顾个人得失,坚决支持李世民继位,李世民作诗《赐萧瑀》: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拜托小姐”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萧瑀简介

萧瑀(575年—648年),字时文,南朝梁明帝萧岿第七子,梁靖帝萧琮异母弟,萧皇后之弟。唐朝宰相,从小以讲孝道闻名天下,而且能够善于学习和书写,个性正直,为人刚正不阿,光明磊落,并且深刻精通佛法道理。
初封新安郡王,西梁灭亡后随其姐萧皇后进入长安,因为是萧皇后之弟的缘故担任内史侍郎,不久被免官贬为河池太守,随后又降唐受封宋国公,任光禄大夫。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六次担任宰相,又因故六次被罢免,严重时甚至被削爵贬出京城。贞观十七年二月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第九位。
贞观二十二年六月二十日,萧瑀因其姐姐萧皇后去世受到沉重打击,再加上当时又身染重病,被李世民召往玉华宫后不久便去世了,时年74岁,卒赠司空、荆州都督,谥曰贞褊公。

中文名
萧瑀
别    名
萧时文
国    籍
唐朝
民    族
汉族
出生日期
575年(乙未年)
逝世日期
648年7月19日
职    业
南梁宗室、唐朝大臣
信    仰
佛教
主要成就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谥    号
贞褊公
追    赠
司空、荆州都督
官    职
尚书左仆射
爵    位
新安王—宋国公
性    别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