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王保保蒙古人,久居中原,统兵作战,多次取得胜利,元廷倚赖他为安全屏障

作者:王保保

 

盛传王保保是河南人属汉族,后洛阳出土的墓志铭上明确记载王保保为蒙古人
元末以来一直流传王保保是河南沈丘的汉人、元顺帝赐名扩廓帖木儿的说法 ,就连明朝颁布的《谕中原檄》中也以“忘中国祖宗之姓,反就胡虏禽兽之名,以为美称”来讽刺王保保。但据1990年洛阳出土的赛因赤答忽墓志铭显示,扩廓帖木儿是王保保的原名而非赐名,他也并非汉人,而是蒙古人,该墓志明确记载:“公讳赛因赤答忽,系出蒙古伯也台氏。其先从世祖皇帝平河南,因留光州固始县,遂定居焉。……配佛儿乃蛮氏……子三人,长扩廓铁穆迩,生而敏悟,才器异常。幼多疾,忠襄(即察罕帖木儿)以母舅氏,视之如己子,遂养于家。” 由此王保保的身世得以澄清,他的父亲是元朝翰林学士、太尉赛因赤答忽,蒙古伯也台人,世居于河南光州固始县,母亲是出身乃蛮部的察罕帖木儿的姐姐。而他的汉名则是“王保保”(一说“保保”是蒙古或色目人的名字)。

 


王保保统兵作战能力极佳,讨伐红巾军两次大胜,因功被拜为太尉等职
扩廓帖木儿的家族与其母族察罕帖木儿家族一样,都是久居中原、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的异族家庭。生父赛因赤答忽“喜读书,习吏事,有远略,能骑射,才力过人” ,是一个文武双全之人。在元末农民起义中,他组织“义兵”,与妻舅察罕帖木儿并肩作战,镇压红巾军,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去世,享年四十九岁。 扩廓帖木儿是其长子,因幼时多病而寄养于察罕帖木儿家,并过继给察罕帖木儿为养子。 察罕帖木儿组织“义兵”镇压红巾军时,扩廓帖木儿亦投身其中,“蚤从忠襄(察罕帖木儿),历戎马间,事必属之,所向皆如志”。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八月,察罕帖木儿派扩廓帖木儿及诸将讨伐东平的田丰、王士诚所部红巾军,两战皆胜,斩首万余级,直抵其城下,田丰、王士诚投降。 次年六月,田丰、王士诚复叛,暗杀了察罕帖木儿。随即扩廓帖木儿被军中推为领袖 ,人称“小总兵”,元廷也授予他“光禄大夫、中书平章政事,兼知河南山东等处行枢密院事、同知詹事院事,一应军马,并听节制”。 扩廓帖木儿以哀兵进攻益都,在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十一月攻克益都,掏出了田丰、王士诚的心脏来祭奠养父。 扩廓帖木儿因功被拜为“银青荣禄大夫、太尉、中书平章政事、知枢密院事、皇太子詹事,仍便宜行事,袭总其父兵”。 随后中原平定,扩廓帖木儿驻兵于汴梁、洛阳一带,元廷倚赖他为安全屏障。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黑牢日记”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王保保即扩廓帖木儿(Köke Temür,蒙古语意为“青铁”,?—1375年/1376年)。蒙古伯也台部人,生于光州固始县,汉名王保保。元朝末年将领。他的父亲是元翰林学士、太尉赛因赤答忽,母亲是元末将领察罕帖木儿的姐姐,后为舅舅察罕帖木儿收为养子。元末农民起义时,扩廓帖木儿跟从察罕帖木儿组织地主武装,镇压红巾军。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察罕帖木儿遇刺身亡后,他独当一面,并卷入元廷党争及军阀混战,曾被封为河南王、中书左丞相。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明朝攻占大都,扩廓帖木儿自山西退至甘肃,在沈儿峪被明军击败后于至正三十年(1370年)北奔和林,辅佐北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力图光复大元江山,在宣光二年(1372年)大破明军于漠北,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天下奇男子”。后卒于哈剌那海之衙庭。

中文名
王保保
外文名
Кeкэ Тeмeр
别    名
扩廓帖木儿
国    籍
元朝
民    族
蒙古族
出生地
光州固始县
逝世日期
1375年或1376年
职    业
武将
主要成就
平定益都等地的红巾军 
在韩店、兰州击败明军 
1372年大破明军于漠北
爵    位
河南王/齐王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