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容龄的作品忠实于民族传统舞蹈艺术,慈禧太后对容龄的启发

作者:容龄

 

容龄的作品来源,其忠实于民族传统舞蹈艺术。
裕容龄的中国风舞蹈作品,来源于中国的民间舞与京剧舞蹈。 清官每逢节庆,都有京剧名角到宫中演出。正月十五一向是“皇帝与民间同乐”的日子,故常有民间歌舞杂技等(这种表演队伍叫“走会”或“花会”)人宫表演,“走会”中有许多民间舞节目如《秧歌》、《旱船》、《小车》、《高跷》、《删币子舞》等。
裕容龄在观赏“花会”中的民间舞蹈和京剧舞蹈时,有职业舞蹈者那种特有的敏感性和强烈的吸取精神,在她创作表演的《扇子舞》中,主要吸收了民间扇舞(也可能融人了她早年在日本学习《鹤龟舞》的某些因素)。她本是满族人,但表演《扇舞》却穿戴着典型的汉装。因为《扇舞》是汉族的传统舞蹈,她忠实于民族传统舞蹈艺术的思想脉络,清晰可见。

慈禧太后对容龄的启发。

清代统治者提倡佛教(主要是藏传佛教),慈禧太后曾装扮成观音菩萨,坐在荷花丛中安置的莲花座上,这对容龄也有启发。于是,她创作表演了《菩萨舞》,也称《观音舞》。服饰化妆,都参照了佛教艺术中的观音塑像。如头上戴着象征佛光的珍环,同时在服装上又作了便于舞蹈的改造,她身穿有帔肩的短袖衣,双臂裸露,这在当时不能不说是一种大胆的尝试。裸臂戴臂环,坐在一朵大莲台上,一手曲托胸前,一手作僧人礼拜(作揖)状,表情肃穆,可能是一个节奏徐缓、感情含蓄、虔诚的舞蹈。明代已有《观音舞》在贵族宴会中和街头游行表演的记载。裕容龄的《观音舞》与明代同名舞蹈有何传承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她创作的《剑舞》,从照片上看,其服饰与舞姿均具有戏曲舞的韵味,很像是以《霸下别姬》虞姬舞剑中吸收营养创作的。
7月15日中元节放荷(河)灯,慈禧等在中南海放万盏荷灯,景象—十分壮观美丽,启发容龄创作表演了《荷花仙子舞》。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支离破碎的伤”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容龄简介

容龄即裕容龄,清代舞蹈家、慈禧女官,(1889~1973年)是清代末年出生在天津的舞蹈家。裕容龄出生贵族,其父裕庚为清朝一品官。他的两个女儿裕德龄与裕容龄出生后,按清朝惯例,必须向朝廷登记,待长大成人后,候选入宫为妃。裕庚另辟生活道路,大胆决定不向朝廷登记。裕容龄从小热爱舞蹈。家庭教师发现她很有舞蹈天才,于是亲自为她弹七弦琴伴奏,裕容龄随琴声起舞,舞姿十分优美。 也是唯一曾亲自向现代舞鼻祖伊莎多拉·邓肯学习过舞蹈的中国人。1902年,被巴黎观众誉为东方的“蝴蝶舞后”。

中文名
裕容龄
民    族
满族
出生地
天津
出生日期
1889年
逝世日期
1973年1月16日
职    业
舞蹈家
主要成就
唯一曾亲自向现代舞鼻祖伊莎多拉·邓肯学习过舞蹈的中国人
代表作品
《希腊舞》、《玫瑰与蝴蝶》《清宫琐记》《扇子舞》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