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淑姬
吴淑姬蒙冤入狱,时正值冬末春初之际,作一首《长相思令》以表达自己当时的心情
关于这首词的来历,是有一个故事的。
南宋文学家洪迈在其《夷坚志》和王世贞的《艳异编。卷三十》,还有冯梦龙的《情史》一书中,对此都有记载。
吴淑姬本出身在穷苦人家,却遭不幸被当地一恶少长期霸占。后来别人还诬陷并告发她有偷情的行为,因而被捕入狱。当时审理此案的郡僚,知道她是冤枉的,更对她的才华也早有所耳闻。于是命令狱卒打开她身上的枷锁,对她说:“久慕你的文采非凡,我也是怜香惜玉的人。如果你今天能即兴作一首自咏的好词,我就会把你的冤情转告太守。这样一来,兴许能替你开脱罪名,还你清白之身。否则,你会很危险的。”
吴淑姬说道:“这个没问题,请大人出题吧。”时正值冬末春初之际,积雪未消,寒梅怒放,郡僚便让她以此情景为题,作一首《长相思令》。
不一会,她就作出了这一首有名的《长相思令》。
吴淑姬的《长相思令》使主审此案郡僚听后深受感动,她也因此也重获了自由
“烟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春从何处回?”霏霏,形容大雪纷飞纷乱的样子。恶劣的天气下,无情的雨雪正摧残着不幸的梅花。可她所向往的春天,会在何处回来呢?这一句话的潜台词,其实就是在问:在这不公的世道里,我蒙受了不幸的冤屈。不知那位解救我的大人,如今又在何处?
“醉眼开,睡眼开。疏影横斜安在哉,从教塞管催。”各位,请睁开眼吧,小心看吧,暗香疏影的梅花依然在那里傲放。尽管传来悠悠的羌笛声想要将它催落,可是,它会毫无所惧的。
郡僚听后深受感动,他不仅收藏了这首词,而且第二天就告知了太守。君子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一个女子从此也重获了自由。
这首词的弦外之音,是不言而喻的。霜雪欺凌下的梅花,有着傲霜斗雪的精神,有着无比高洁的灵魂。而这株梅花,比喻的就是作者自己。吴淑姬借物自咏,笔法运用得细腻婉转,使之读来寓意深刻,真切感人。惠淇源在其《婉约词》书中收录了这首词,并注解为:迎春小词,以景衬情,寄喻颇深。春日且至,而窗外烟雨霏霏,雪堆梅枝。不禁想到“春从何处回”!
南宋人黄升在《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中收录其词作三首,并写有:“淑姬,女流中黠慧者,有《阳春白雪》词五卷,佳处不减李易安。”其中“黠慧”二字,颇值得玩味。
也许,这首词就是一个最好的印证。——文章摘自青若的《冰肌玉骨未肯枯——那些写词的宋朝女子》
吴淑姬在创作了《长相思令》之后,又写了传世佳作《小重山》
小重山
谢了荼蘼春事休。
无多花片子,缀枝头。
庭槐影碎被风揉,莺虽老,声尚带娇羞。
独自倚妆楼。一川烟草浪,衬云福。
不如归去下帘钩。
心儿小,难着许多愁。
吴淑姬的诗歌作品《小重山》赏析
荼蘼花欲谢,春意正阑珊。
有幸还瞥得见零星的花瓣,点缀在花枝上。空气中,暗暗流动着少许清香的气息。
云锁朱楼,门扉深闭。庭院寂寂春不语,秋千架上空无人。
风乍起,把几棵槐树斑驳的树影,无情地揉碎了一地。远处隐约传来几声黄莺的啼叫,这声音虽有几分清脆,可一声一声的像是在,催促着春天的归去。
眼看春天就要离开,花儿也要凋谢。
往事惊心。。。。。。
一个女子,凄然失落下一声轻叹:落花时节不逢君。
她轻移莲步,来到了楼前。软软地倚靠着栏杆,把一泓秋波,温情脉脉地流向了远方。
自由飘忽的白云下面,是一望无际草凄烟迷的景象。细长而浓密的芳草,随风一波一波地翻卷。那些芳草,就如一阵阵汹涌的浪涛,拍打着她。她的胸口,忽然有些隐隐作痛。
她叹气,起身回屋,轻轻地放下了帘钩。
山半掩人惆怅,残烟袅袅起寂寥。
她无奈地问自己:“为什么人的心,偏偏就生得这样的小?这教我又如何能装得下,那么多的愁啊!?”
吴淑姬的这首词,是借阑珊的春意来伤景怀人。其笔调轻柔浅伤,隐约凄迷。《宋词鉴赏大辞典》的一书中,收录并精彩地赏析了这首词。
从词中,我们还可以捕捉得到李清照当年的那种无奈和悲戚。比如“不如归去下帘钩”,还有“心儿小,难着许多愁”这些句子,和李清照《永遇乐》里写的是“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醉花阴》里的“载不动许多愁”,简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只是,吴淑姬的愁太多,心太小,她无法装下。李清照则是愁重如山,她无论如何也承载不起。
吴淑姬自创了“花片子”和“草浪”两个新词语。《古今词统》眉批云:“竹浪、柳浪、麦浪与草浪而四”,即指吴淑姬自创新词“草浪”,直可与前人所创“竹浪、柳浪、麦浪”相媲美。
烟草之意象,是作者用来寄托自身情感来进行抒怀的。芳草的无情,恰好似游子外出不归的无情。如《楚辞》里写的:“王孙游兮不归,芳草生兮萋萋。”范仲淹的《苏幕遮》:“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还有冯延巳《临江仙》词里的:“夕阳千里连芳草,萋萋愁煞王孙”。
清朝乾隆间文人陆昶,在其所著《历朝名媛诗词》卷十一处曾评吴淑姬言:“笔甚轻倩,能以致胜,人云不减易安,却不及易安温雅。”
诚然,她是不能与易安相比的,但她也有自己的过人之处。所谓“袭故而弥新,沿浊而更清,便是上乘”。我更喜欢这种,意境柔美婉约且翻新出奇的词。
苏轼言:“荼蘼不争春,寂寞开最晚。”
许是因众芳飘零,怜它是开在春天最寂寞的花。许是喜它经常出现在古典诗词中,能带给我一份千百年前的美丽与哀愁。荼蘼花对我来说,一直都存在着极大的诱惑。
一个人产生的愁绪,既是无形,也是凌乱的。但它绝非是,莫名而来。
无人获知她心中隐藏坚守的那个秘密,也无人知道她当时曾执著而焦急地等着谁。她依然痴痴地等,等待着春天最后一瓣荼蘼花儿,从枝头凄美地飘落,直至零落成泥。
天地间,一切早烟消云散。
只是从此,不知这世间还有没有人再记得那一道茕茕孑立的清瘦身影?还记得一个女子曾经的心花怒放,以及一阕花开到荼蘼的伤悲呢?
——文章摘自青若的《冰肌玉骨未肯枯——那些写词的宋朝女子》
吴淑姬的诗歌作品《惜分飞》赏析
惜分飞
岸柳依依拖金缕。
是我朝来别处。惟有多情絮。
故来衣上留人住。
两眼啼红空弹与。未见桃花又去。
一片征帆举。断肠遥指苕溪路。
祝英台近
粉痕销,芳信断,好梦又无据。
病酒无聊,敧枕听春雨。
断肠曲曲屏山,温温沈水,都是旧、看承人处。
久离阻。应念一点芳心,闲愁知几许。
偷照菱花,清瘦自羞觑。
可堪梅子酸时,杨花飞絮,乱莺闹、催将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