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翰
刘翰出身中医世家,世代研习医道
进献医书
刘翰出身中医世家,世代研习医道。刘翰最初担任护国军节度使手下的巡官(节度使的僚属,位居判官、推官之次)。
显德元年(954年),周太祖郭威驾崩,晋王柴荣按遗命在柩前即皇帝位,是为周世宗。柴荣励精图治,招揽天下人才。刘翰于显德(954年~959年)初期,赶赴京都汴梁,到朝中献上祖传的中医秘笈《经用方书》三十卷、《论候》十卷、《今体治世集》二十卷。周世宗十分高兴,下诏嘉奖他,还任命刘翰为翰林医官,他所进献的医书也被交到史馆珍藏、研究。不久,刘翰又加官为卫尉寺的主簿。
刘翰升调为尚药奉御,并得赏赐
显德七年(960年)正月,后周大将赵匡胤在开封东北20公里的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发动兵变,建立宋朝,改元“建隆”。刘翰在新朝继续任职。
建隆元年(960年)四月,后周昭义节度使(治潞州,今山西长治)李筠举兵反宋。宋太祖赵匡胤下诏亲征,刘翰受命随御驾北行。平叛归翰之后,刘翰被加封为朝散大夫、鸿胪寺丞。
赵匡胤登基之后,讲求治道,事事都要核实,所以方技(医术、天文、历法、五行、占卜、相术等)之士定要精通本职。乾德(963年~968年)初期,赵匡胤命太常寺(掌陵庙群祀,礼乐仪制,天文术数衣冠之属)考核翰林医官的技艺,因为医术不精被贬退的医官达二十六人,刘翰则被为优。此后,赵匡胤又下诏命各州查访医术优秀的人,一旦找到就登记他们的姓名,并衡量距离京城的远近赐给他们路费,送他们到京城来,在他们所过之处命官府供给食物。
开宝五年(972年),赵匡胤的弟弟、晋王赵光义患病,赵匡胤下诏命刘翰和马志前去晋王府为赵光义诊视治疗。经精心调治,二人治好了赵光义的病。晋王病愈之后,刘翰升调为尚药奉御,并得到银器、缗钱、马及鞍勒的赏赐。
刘翰重订中医的药典《本草》,命名为《开宝重定本草》
开宝六年(973年),宋太祖下诏令刘翰重订中医的药典《本草》。刘翰与道士马志,医官翟煦、张素、吴复珪、王光祐、陈昭遇、王从蕴、安自良共同对时过300余年的唐代《新修本草》在编纂和传抄中出现的谬误进行修订,编纂成《开宝新详定本草》20卷。次年,宋太祖再次诏命刘翰马志等人重新修订《开宝新详定本草》。这次修订对原书“颇有增损”。最后成书后全书合目录共21卷,命名为《开宝重定本草》。详定后的《本草》包括的药物有:《神农本经》三百六十种,《名医录》一百八十二种,《唐本草》先附的一百一十四种,有名无用的一百九十四种。[6]
新书编成后,皇上命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李昉、户部员外郎知制诰王祐、左司员外郎知制诰扈蒙详细审察后把它献上。李昉等人为新定本草一书做序。
编纂修订《本草》之后,刘翰加官为检校(散官,与正职并存)工部员外郎。
刘翰逝世时七十二岁,担任翰林医官使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刘翰被任命为翰林医官使,再加官为检校户部郎中。
雍熙二年(985年),赵光义的爱将、镇守滑州的节度使刘遇患病,宋太宗赵光义命令刘翰前去滑州为刘遇诊治。刘翰诊治之后,从滑州回到京城,说刘遇必会病愈,但不久,刘遇就死了,刘翰因此获罪,被贬职为和州团练副使。
端拱(988年~989年)初期,刘翰又被起用,重新担任尚药奉御。
淳化元年(990年),刘翰再次担任翰林医官使。逝世时七十二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