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刘庄提倡儒学,注重礼仪制度,后派使者赴天竺求书,并修建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庙宇

作者:刘庄

 

刘庄提倡儒学,倡导以孝治天下,十分重视礼仪制度
刘庄尚儒学,他命令皇太子、诸侯王及大臣子弟功臣子弟,都要读经。又在南宫设太学,聘任高明的经师传道授业。刘庄在五经之中,又独重孝经。倡导“以孝治天下”。甚至命令期门羽林的守卫士兵都要背诵孝经。对礼仪制度刘庄也非常重视。他亲自与东平王刘苍讨论,制定了祭祀天地和祖先的仪式,按等级建立了一套天子王侯百官的车服制度。
 

刘庄因梦得知西域佛陀,便派人赴天竺求书,并修建白马寺
随着对外交往的正常发展,佛教已在西汉末年开始传入中国。有一次,刘庄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一高大的金人,头顶上放射白光,降临在宫殿的中央。刘庄正要开口问,那金人又呼的一声腾起凌空,一直向西方飞去。梦醒后,百思不得其解。第二天朝会时,他向群臣详述梦中所见,大多数人都不知其由。后来他有个博学的大臣说那可能是西域的佛陀,明帝听说西域有神,其名曰佛陀,于是派使者赴天竺求得其书及沙门(沙音娑,亦作娑门,亦译作桑门),并于洛阳建立中国第一座佛教庙宇—白马寺。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把爱情交给时间来忘记&”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刘庄简介

汉明帝刘庄(公元28年-公元75年9月5日),初名刘阳,光武帝刘秀第四子,母光烈皇后阴丽华,东汉第二位皇帝,公元57年―公元75年在位。
刘庄初封东海公,后进封东海王。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立为皇太子。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即皇帝位。汉明帝即位后,一切遵奉光武制度。汉明帝提倡儒学,注重刑名文法,为政苛察,总揽权柄,权不借下。他严令后妃之家不得封侯与政,对贵戚功臣也多方防范。同时,他也致力消除北匈奴的威胁。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命窦固征伐北匈奴。其后,又以班超出使西域,由是西域诸国皆遣子入侍。次年,复置西域都护。此外,随着对外交往的正常发展,佛教已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汉明帝将佛教引进中国,使佛教开始在中国流行。汉明帝在位期间,吏治清明,社会安定。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汉明帝去世,时年四十八岁。庙号显宗,谥号孝明皇帝,葬于显节陵(今河南洛阳市东南)。

本    名
刘庄
别    称
刘明、汉明帝
所处时代
东汉
民族族群
汉人
出生地
洛阳
出生时间
28年
去世时间
75年9月5日
主要成就
开创明章之治,佛教传入中国;复置西域都护,恢复对西域的控制
主要成就
招抚流民,民安其业,户口滋殖
职    业
东海王、皇太子、皇帝
谥    号
孝明皇帝
庙    号
显宗
陵    墓
显节陵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