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宋江为人仗义疏财,江湖人称“及时雨”、“呼保义”,因“生辰纲”事发逼上梁山

作者:宋江

 

宋江阴差阳错上梁山坐了第一把交椅

宋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原籍为山东郓城县宋家村,江湖人称“及时雨”,又号“呼保义”。为他面黑身矮,人又唤他做黑宋江;又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又且舞刀弄枪。上有父亲宋太公在堂,母亲早丧,下有一个兄弟,唤做铁扇子宋清,自和他父亲宋太公在村中务农。自幼与同在郓城县东溪村的晁盖相熟,“生辰纲”事发后,宋江私传讯息,使晁盖等人脱险。晁盖上梁山后,为报宋江之恩,派刘唐携礼物夜走郓城县答谢,宋江推辞不成,只好留下书信和一条黄金,不料被他那私通张文远的小妾阎婆惜发现,并以此要挟,宋江要信不回,无奈之下,怒杀阎婆惜,逃回家隐藏起来,后得好友朱仝私放,先在柴进庄、孔家庄、清风寨逃亡一年后,其父宋太公装病,让石勇送家书,宋江回家,遭人举报被官府缉拿,后发配江州,与戴宗、李逵等相识。(后有李逵江州闹法场)

赴柴进庄上避难时,与武松相识。宋江走后往清风寨投靠好友花荣,并于清风山结识锦毛虎燕顺、矮脚虎王英、白面郎君郑天寿三位山寨头领。在清风寨观灯时遭知寨刘高之妻陷害,便与花荣大闹清风寨,收得秦明、黄信,劝众人同上梁山。于路在对影山劝收吕方、郭盛,不期路遇石勇得宋江家书,宋江回家奔丧被擒,发配江州,沿途结识李立、李俊、童威、童猛、穆弘、穆春、薛永、张横等好汉,至江州经梁山军师吴用书信介绍与戴宗相交,后得会李逵、张顺。宋江又在酒醉之下于浔阳楼题反诗被判死罪,得梁山众英雄法场相救,在白龙庙聚会同上梁山,坐了第二把交椅。
 
宋江被忠义之束缚一心招安被高俅所害还累及兄弟
 
后在攻打曾头市时,晁盖被毒箭射死后,坐上第一把交椅,打退朝廷多次围剿后归顺朝廷。从此,梁山主事厅由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头目增长到了一百单八将,又相继两赢童贯、三败高俅以及天下八方十位节度使,并活捉高俅,梁山事业也发展到了鼎盛。日后,宋江率众接受朝廷招安,并北上抗辽大获全胜,迫使辽主动投降, 随后又讨伐了王庆、田虎,都取得了胜利,不折一将,立下汗马功劳。
 
方腊后,梁山好汉伤亡惨重,只剩27人回朝,封官赐爵后,宋江被奸臣蔡京、高俅等下毒所害。他知道了自己中毒后,李逵必然造反,这样会坏了自己的忠义之名,于是便骗李逵来喝下毒酒。两人死后,宋江给吴用和花荣托梦。吴用去了宋江托梦给他的蓼儿洼,看到了二人的坟墓,准备在宋江坟墓旁的树上吊。这时,花荣从船上飞奔到宋江坟前,两人一惊,二人双双悬于树上,自缢而亡。
 
关于宋江人物外貌的描写
 
眼如丹凤,眉似卧蚕,滴溜溜两耳垂珠,明皎皎双睛点漆。唇方口正,髭须地阁轻盈;额阔顶平,皮肉天仓饱满。坐定时浑如虎相,走动时有若狼形。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之度量;身躯六尺,情扫除四海之心机。 
凤翅盔高攒金宝,浑金甲密砌龙鳞。锦征袍花朵簇阳春,锟铻剑腰悬光喷。绣腿罗绒圈翡翠,玉玲珑带束麒麟。真珠伞盖展红云,第一位天罡临阵。 
 
宋江的人物关系
 
父亲:宋太公
兄弟:宋清(铁扇子)
新水浒传宋江
新水浒传宋江
义妹:扈三娘(一丈青)
小妾:阎婆惜
徒弟:孔明(毛头星)、孔亮(独火星)
好友:晁盖(托塔天王)、李逵(黑旋风)、戴宗(神行太保)、柴进(小旋风)、武松(行者)、穆弘(没遮拦)、李俊(混江龙)、张顺(浪里白条或浪里白跳)、吴用(智多星)、花荣等
知己:吴用(智多星)、花荣(小李广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夜へ如此、”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宋江简介

宋江(1091~1124年),字公明,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第一号人物,为梁山起义军领袖。宋江在一百单八将稳坐梁山泊第一把交椅,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绰号呼保义,为人急公好义,常救人于于危难时刻所以又号及时雨,人称孝义黑三郎。身材矮小,面目黝黑。原为山东郓城县押司,后因私放晁盖等人,被阎婆惜捉住把柄,以至于杀了阎婆惜后连夜逃走,辗转周折上了梁山。晁盖死后继任梁山大寨主,主张并接受朝廷的招安,接连出征辽国、田虎、王庆、方腊等,屡立战功,最后被高俅等奸臣设计用毒酒害死。
宋江在历史上也实有其人,随着宋人话本特别是《水浒传》的广泛流传,宋江和梁山英雄赢得了人们的传颂与喜爱。

本    名
宋江
别    称
及时雨,孝义黑三郎,呼保义,黑宋江
字    号
宋公明
所处时代
北宋末年
民族族群
出生地
山东郓城县宋家村
出生时间
1091年
去世时间
1124年
主要作品
《浔阳楼》,《满江红·喜遇重阳》,《念奴娇·天南地北》
主要成就
领导山东水泊梁山起义、平定江南方腊起义
梁山座次
第一
星    宿
天魁星
长    相
矮小黝黑
性    格
有指挥才能、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