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蔡相爷犯下滔天大罪,全族人纷纷改姓李,为了纪念他把寺观称之为蔡家寺

作者:李蔡

 

蔡家寺的民间传说介绍,为了纪念蔡相爷
据范教授介绍,至于诗中老僧所说替诗人解惑的“浪花横翻处,往年繁华第”二句所指为当地一个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
蔡家寺本来是名副其实的蔡家村,全村本出于同一个蔡姓家族。某朝某帝时,村里出了一位大官,后来位极人臣,官做到丞相之位,人称蔡相爷。蔡相爷在京城自然有府第,他却喜欢住在家乡本村的自家院宇里,一年中倒是在京住的时日少,在乡住的时日多。但这样一来,他老爷又怎么能不误每天的上朝呀!原来这蔡相爷有一宝贝。这宝贝是一头青牛,那青牛尾下屁股眼里孵着一窝“牛屎火燕儿”(按,火燕,红尾鸲的俗称;牛屎,当因其常随牛后于翻地时觅虫吃而名之),但与牛却相安无事。要说这宝贝牛的好处,那可真是骑上它能日行千里,夜走八百;事急时且可日夜兼程。所以蔡相爷骑着它前往京城,可以说是晨去暮归,风雨无阻,从不误事的。这样过了3年,也是福极祸来,喜极悲生,合该有事。有一天,一位客人看到蔡相爷这青牛坐骑屁股尾下鼓鼓囊囊,骑上不甚雅观,就问其原因,相爷因此告之。客人大大不以为然,认为掏去鸟窝,牛可行更速。相爷碍于客人的面子,况且自己也不全明就里,便命人立即照办,为牛“轻身除秽”,掏去了鸟窝。这一天,蔡相爷照例骑牛从乡里家中出发进京,牛鞭一挥,天不明就起身了。可是,走出去不远,那牛趴在地上,说什么也走不动了。蔡相爷只好赶忙折回,改换快马兼程往京,但到京已是第三天了。
适逢前一天皇帝召集百官商议大事,却就是不见丞相踪影。早有大臣乘机参奏一本,说蔡相爷深居简出,素有篡逆不轨之心,宜下旨查抄其家。皇帝在气头上,龙颜大怒,遂下旨抄没了蔡相爷在京城的府宅。蔡相爷误了朝事,又被大臣乘机参奏,心中又悔又怕,情急之下,立即自杀。消息传到梓里,情势越说越怕,甚至有流言说蔡相爷准备篡位登基,在其家乡修了一座金銮殿;皇帝已派钦差前来查看,如有此事,就要满门抄斩。适逢蔡相爷最近在其乡里正大起甲第。族人立即把那新起的甲第改为庙观,而且全族一夜之间都改为“李”姓,以免遭九族灭门之祸。
但是钦差终于没有来,战战兢兢的族人好久都在恐惧中过着日子。后来,族人终于也没有再改回姓“蔡”,而以“李”姓相承至今。只是为了纪念蔡相爷,就把那座寺观称之为“蔡家寺”。
 

蔡家寺村为李蔡故里,作为庙宇的李蔡家祠因避祸诡称蔡家祠,终演变为蔡家寺
记者在参访期间,看到蔡家寺依山而建,坐北朝面。从山脚至半山腰,营造有序,疏朗自然。山门为明次三间,采用单翘无昂五踩斗拱。寺内一位僧人介绍说,曾有人建议将该寺改名为“环水寺”,因为周围有渭水环绕。还介绍周围的山名地形,令记者浮想联翩。不管怎样,大地上这些无名却又不为人知的文化遗存,默然而在。他需要我们的关注,也需要史家的研究。
无论蔡家寺以村名或村以寺名,似乎都显得有些特殊,不过这还不是主要的。范教授介绍说,民俗上确有以祠改寺的事情发生。同样都是祭祀崇拜,二者相差并不甚远。假设蔡家寺村就是李蔡故里,那么,作为庙宇的“蔡家寺”本为“李蔡家祠”而后因避祸诡称“蔡家祠”,再后改变为“蔡家寺”的可能性也是成立的。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维持现状”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李蔡简介

李蔡(?-公元前118年),李广堂弟,曾任汉文帝的侍从,后任汉武帝的第二个丞相,其人勇敢聪明,从军则军功显赫,从政则政绩卓著,获得世人的好评。

中文名
李蔡
出生日期
公元前186年
逝世日期
公元前118年
曾    任
汉文帝的侍从
后    任
汉武帝的第二个丞相
堂    哥
李广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