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蒋百里
后人对蒋百里的评价,毕生的精力致力于国防军的建设
蒋百里一生是一个职业军人,他致力于国防军的建设,并且为此投入了毕生的精力。以他的军事才华,如果在内战中施展,飞黄腾达,升官发财,一将功成都是唾手可得的事情。他没有去做,他的军事建设是为国家的,而不是为某个人,或者某个主义服务。他做的军事教育给中国留下了一个有一定专业素养的高级军官团。这些人大多没有蒋百里先生高尚的信仰,却毕竟学到了专业知识,对中国抵抗外侮的事业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凤遨游于千仞兮,非梧不栖。一片名利场中,孤独的蒋百里是寂寞的,却是高洁的。
蒋百里也是一员儒将,他代表了中国最后一代“士”的风骨。物以类聚,蒋先生的朋友列出来就够人一惊,萧伯纳、泰戈尔、徐志摩、林徽因、罗素、杜威……蒋氏祖上是藏书大家,自幼即满腹经纶,以这样的骨格,其后融中西于一体,军事上、书法上、文学上、美术上、外交上,一经手其造就便可比肩一流高手。蒋先生青少年主编的《浙江潮》,其思想之尖锐深邃不亚于《湘江评论》和《新青年》。他所译的《西方文艺复兴史》至今为中央美院教材,谁能想象此书出自陆军二级上将之手?!可道其深似海。每每想起宋代大儒陆象山粗通围棋,居临安时,常如肆观高手对弈,回家后每每对秤空思,一日间忽然悟出,“此河图数也”,随后与临安第一高手对弈,连胜两盘。大海有真能容之量,蒋百里先生大致如是。
蒋百里先生是至情至性之人,有大智慧也有小聪明
蒋百里先生的智慧是大聪明。比如对日抗战,蒋先生很明白上街发传单是干不掉日本兵的,他的做法是脚踏实地的对日本的社会、军事、政治各方面进行充分的研究,结合对中国的充分了解,完成专业的对日作战方略。如果说毛泽东回答了“中国能不能打赢日本?”这个难题,那么蒋百里就是回答“中国怎样能打赢日本?” 这个题目。
蒋先生不是没有小聪明,比如西安事变,张学良想派个人去南京接洽停战,又怕南京不接受,问计于蒋百里先生。先生问:“这里的人你最讨厌谁?”张曰:“蒋鼎文。”先生说:“那就让他去。”南京很快停火。
如鹰之傲视宇内,一双慧眼背后是如椽的铁翼。
蒋百里先生是至情至性之人,大事上军校办不好作为校长便饮弹自戗,小事上比如他和左梅夫人的爱情为其家庭所不能接受,便致书曰:“我因你而生,你现在又想置我于死地,好,我马上就到日本来,要死也死在你的家里。”作为一名将军,尤其是一个终生思考对日作战的爱国将领,这样的真切情谊令人动容,怜子如何不丈夫?也就是因为将军是这样的真情之人,他的朋友也是一样。北伐之后,蒋介石因百里先生不肯劝弟子唐生智解甲将其囚禁(百里先生认为唐素重情谊,自己去劝说唐必听从,但政治是政治,情谊是情谊,唐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决定,不当以师长身份压迫他),徐志摩带着行李来陪先生坐牢!而先生抗战开始后到广西,门生故旧们欢呼劝酒。有人以先生有枪伤不宜多饮相劝,将军拍案而起,道:“军人死都不怕,还怕喝酒吗?”遂纵情豪饮,一座皆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