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繇
周繇一生酷爱名山秀川,并隐居于九华山咏诗以赞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谪仙诗人李白一生酷爱名山秀川,唐天宝十三年(754年),因李白以“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的诗句,改九子山为九华山,此后吸引了大批文人墨客前来观光歌咏,本籍的有费冠卿、杜荀鹤、顾云、殷文圭等;外籍有刘禹锡、杜牧、曹松、王秀文等,还有应物、神颖、冷然、齐巳、地藏等僧界人士。
因九华山之灵气,张乔、许棠、张蠙,、周繇四大唐才子,于此长期隐居,形成名响文坛的“九华四俊”。同时与周繇一起隐居在九华山的还有其弟周繁、李昭象等,周繇在九华山咏诗以赞,以其人其诗的影响力向外界宣传和推介九华山,提高了九华山的知名度,其绩可表。在大力开发九华山旅游文化资源时,“九华四俊”仍是一笔可观财富,其中“诗禅”周繇尤为值得关注。据《九华山志》载:周繇,字惟宪,建德(时为至德)人,登咸通进士第,著明皇梦钟馗赋得名,为河南尉,秩满,隐九华,咏诗自娱,仆射王徽称其孝友可以表俗,奏为建德(时为至德)令。
周繇舍宅而建唐山寺,位于官港镇秧坂村唐山寺水库旁
唐山寺位于官港镇秧坂村唐山寺水库旁,唐山寺始建于唐高宗显庆五年(660年),据开山祖师墓塔的石碑记载,开山祖师是唐僧玄奘的徒弟,镇江金山寺弘法紫衣大德和尚。唐山寺历经风雨,多次毁于兵燹。后来唐山寺即为唐御史中丞周繇舍宅而建,据清宣统二年(1910年)《建德县志》记载:“唐山寺在县南三十五里,昔系周繇舍宅为之,今其后裔周馥重建”。
明邑人吏部尚书、太子少保郑三俊曾到唐山寺学堂从师金德范,明崇祯三年(1630年)作有《唐山寺碑记》,邑人民国总理许世英少年时游览唐山寺时作《小心亭》诗曰:
周家山丽唐山寺,中有唐贤古隐居。
清庙百年兴黍稷,旧帮千载识茅庐。
桃花水讯来时路,杨柳门停长者车。
我爱此中人语静,小心亭上夜观书。
唐山寺又称为周氏唐山寺。唐山寺因此久负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