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和硕恪纯长公主
吴应熊被处以绞刑,给吴三桂以致命打击
就在吴三桂自恃已占有半壁江山,长子又尚皇十四女建宁公主而为皇帝懿亲,认为朝廷必定会恩养其子吴应熊用以招抚之时,康熙十三年(1674)四月十三日,圣祖采纳诸王大臣之议,将额驸吴应熊及其子吴世霖于京师处以绞刑。清廷此举予吴三桂以致命打击,听到其子应熊及孙世霖被处决的死讯,吴三桂亦“惊悖气夺,遂底于亡”,即不久亦一命呜呼了。
额驸被处死,公主经受失去亲人之苦,日日备受煎熬
从客观上讲,康熙帝此时确实不仅在政治上,而且在心理上战胜了挑起三藩之乱的吴三桂,但对于皇十四女建宁公主而言,这一切却犹如噩梦,33岁时突然就家破人亡了。从前,下嫁汉族权臣之子是清廷为了实现笼络汉臣之意,而今父债子还甚至是由孙子来还,又是清廷为巩固政权的明智之举。当其时也,康熙帝下谕旨,认为“乱臣贼子,孽由自作,刑章俱在,众论佥同,朕亦不得而曲贷之也”。将额驸吴应熊正法,为的是“以寒老贼之胆,以绝群奸之望,以激励三军之心”。如果说,作为侄儿的圣祖玄烨没有考虑过姑母建宁公主,也许是有些冤枉,因为在额驸吴应熊死后,康熙帝经常下诏慰藉公主,称建宁公主一生“ 为叛寇所累”。但事情的结果已成定局,面对丧夫失子之痛,皇十四女建宁公主该如何独处于世呢?世间但见豪气干云,谁怜儿女情长?身在其中的建宁公主恐怕只能自啖苦果,日日煎熬。此后相思之梦,尽在绞刑架下。
康熙二十年(1681),历时8年之久的三藩之乱终于尘埃落定。三藩之中,吴三桂于康熙十七年(1678)八月卒,其孙吴世璠继立。康熙二十年(1681)十月二十八日,吴世璠自杀,云南自此平定。
因此,历史上真实的建宁公主,并没有和吴应熊虚与委蛇而嫁给“韦小宝”去快活逍遥,而是月寒日暖煎人寿,莫问当年事,因为往事不堪回首。康熙四十三年(1704)十二月,皇十四女建宁公主在熬过了30年的凄清萧索岁月后与世长辞,时年6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