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毌丘俭思虑长远,解除外患,百姓丰衣足食国家才能强大

作者:毌丘俭

 

毋丘俭上书劝谏消灭吴、蜀,让百姓丰衣足食,免受饥寒将交迫之苦
毌丘俭继承父亲毌丘兴(曾任武威太守)的爵位高阳乡侯,任平原侯文学。
黄初七年(226年),魏明帝曹叡即位,先后任尚书郎及羽林监,因为曾在东宫办事,得到曹叡亲待。后出任洛阳典农,当时时魏明帝大兴土木,毌丘俭上疏说:“依愚臣之见,天下应最先消灭的是吴、蜀二贼,最应办理的事是丰衣足食。如果二贼不被消灭,老百姓饥寒交迫,即使宫室再美,还是没有益处的。”因而迁为荆州刺史。

 

任毋丘俭为镇南将军。击退了东吴太傅对合肥新城的围攻

后来迁任左将军,假节监豫州诸军事,领豫州刺史,转为镇南将军。嘉平四年(252年),与镇东将军诸葛诞的防区互换,并任毌丘俭为镇东将军都督扬州。次年与扬州刺史文钦、司马孚击退围攻合肥新城的东吴太傅诸葛恪。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痴人不说梦了”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毌丘俭一般指母丘俭(Guànqiū Jiǎn,?-255年),字仲恭,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后期的重要将领。继承父毌丘兴爵位高阳乡侯,任平原侯文学。魏明帝即位后,上疏劝魏明帝停止加建皇宫的工程,升为荆州刺史。景初二年(238年)从司马懿攻灭公孙渊;正始五年(244年)至正始六年(245年)两次率兵征讨高句丽,攻破丸都,几亡其国,刻石纪功而还;253年击退吴国诸葛恪的大举进犯,战功累累。司马师废帝,毌丘俭感昔日魏明帝之恩,为曹魏政权做拼死一搏,于正元二年(255年)发动兵变,即后人所谓“淮南三叛”(王淩、毌丘俭、诸葛诞)之一,惜准备不足,兵败身亡。

本    名
毌丘俭
字    号
仲恭
所处时代
三国
民族族群
汉人
出生地
河东闻喜
去世时间
255年
主要作品
《在幽州》《答杜挚》《承露盘赋》
主要成就
两破高句丽,几亡其国;在合肥新城击退吴国诸葛恪
官    职
幽州刺史、度辽将军、镇东将军
爵    位
高阳乡侯
相关事件
淮南三叛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