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高士廉深得唐太宗喜爱,为官时累居要职,生命时的唐太宗探望

作者:高士廉

 

高士廉为官多年身居要职:吏部尚书,进封许国公,加封上国柱,封申国公
631年(贞观五年),高士廉回朝,任吏部尚书,进封许国公。高士廉善于鉴别人才,又熟悉门阀之事,凡是他任用的官员,无不称职。635年(贞观九年),唐高祖驾崩。高士廉以代司空之职,负责皇陵事宜,不久加封特进、上柱国。
当时,山东士族性好矜夸,虽已没落,仍依仗祖辈地位,嫁女之时多要聘礼。太宗认为此事有伤教化,遂命高士廉与御史大夫韦挺、中书侍郎岑文本、礼部侍郎令狐德棻等人刊正姓氏,编撰《氏族志》一百卷。《氏族志》编修完成后,高士廉被加封为同中书门下三品。
638年(贞观十二年),高士廉以佐命之功,封申国公,世袭申州刺史。不久,高士廉升任尚书右仆射,后代理太子少师,主管选用官吏之事。642年(贞观十六年),高士廉加授开府仪同三司。
643年(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将高士廉的画像挂在凌烟阁上。不久,高士廉上表请求致仕。唐太宗免去高士廉尚书右仆射之职,让他以开府仪同三司的身份代行中书门下职务。645年(贞观十九年),唐太宗东征高句丽,让皇太子李治监国,留守定州。高士廉被任命为太子太傅,主持朝政。


高士廉去世,享年七十二岁,追赠太尉
646年(贞观二十年),高士廉患病,在唐太宗登门探望时,谈起自己的一生经历,哭着与太宗诀别。
647年(贞观二十一年)正月,高士廉病逝,终年七十二岁。追赠司徒、并州都督,谥号文献,陪葬昭陵。
649年(贞观二十三年),唐高宗继位,追赠高士廉为太尉,并将他的灵位放在唐太宗的宗庙中。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转身、离开”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高士廉(575年-647年),名俭,字士廉,以字行,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唐初宰相,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隋朝洮州刺史高劢之子,唐太宗文德皇后舅父。
高士廉早年曾是隋朝的治礼郎,因受斛斯政牵连,被贬为朱鸢主簿,被交趾太守丘和委任为司法书佐。武德五年(622年),高士廉归唐,被任命为雍州治中,后协助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升任侍中,封义兴郡公。
贞观五年(631年),高士廉任吏部尚书,进封许国公。后奉命编撰《氏族志》,加封同中书门下三品。贞观十二年(638年),改封申国公,世袭申州刺史,不久又升任尚书右仆射。贞观十九年(645年),高士廉任太子太傅,辅佐皇太子监国。贞观二十一年(647年),高士廉病逝,追赠司徒、并州都督,谥号文献,陪葬昭陵,后又追赠太尉。

本    名
高俭
字    号
字士廉
所处时代
唐朝
民族族群
汉人
出生地
渤海蓨县
出生时间
575年
去世时间
647年2月14日
主要作品
《氏族志》
主要成就
主持编撰《氏族志》,图像凌烟阁
官    职
尚书右仆射、太子太傅
爵    位
义兴郡公→许国公→申国公
谥    号
文献
职    业
北齐宗室之后、唐朝宰相
追    赠
司徒、并州都督—太尉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