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在台湾台北除了墓碑外,特有一座清真寺以及一些诗歌来纪念白崇禧

作者:白崇禧

 

白崇禧虽已去世,但他一生忠肝义胆,不枉为一个英雄。
白崇禧墓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省台北市信义区六张犁一带的回教公墓。墓园为台湾少见的伊斯兰式建筑。墓园最高处,建有“崇禧清真寺”一座,寺前矗立一座似锏一样的冲天柱,锏前刻“忠肝义胆”、后书“仰不愧天”,锏身左右有“桂林白崇禧”书两联:孤臣秉孤忠 五马奔江 留取汗青垂宇宙;正人扶正义 七鲲拓土 莫将成败论英雄。


白崇禧故居将回族的民族文化元素融合在一起,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白崇禧故居位于临桂县会仙镇山尾村,始建于1928年,1931年完工。坐西朝东,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由主体建筑和附院两部分组成。主体建筑位于南侧,为一座两层楼高的中西混合式砖木结构建筑,两进三开间,面阔13.32米,进深28.8
米,平面布局呈“回”字形,四面等高墙,不出檐,雨水聚拢于天井,设计上既禀承了汉文化“天人合一”的理念,又表达了“四水归堂、肥水不外流”之意,同时还将回族的民族文化元素融合在一起。附院居北侧,有拱形侧门与主体建筑相连,面宽20.5米,由磨房、厨房、马房及庭院等组成。由于年久失修,磨房已倒塌一半,马房、厨房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被拆除。白崇禧故居为临桂现存不多的民国重要的代表性建筑之一,建筑风格独特,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他不爱我。”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白崇禧(1893年3月18日—1966年12月2日),字健生,回族,广西桂林市临桂区会仙镇山尾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誉为“小诸葛”。军阀新桂系代表人物,与李宗仁合称李白。北伐战争时,率广西军队攻至山海关。北伐成功后,和蒋介石及其它地方势力多次开战,抗日战争爆发后,二人动员广西的军队抗击日军,合作指挥多场大战,屡有胜果。曾获得青天白日勋章、抗战胜利勋章、英国巴士武士勋章等勋章。
白崇禧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担任“中华民国国防部长”,然而国民党政府未能保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战果,局势对国民党政府愈趋不利,新桂系最终亦无法保住中华民国的半壁江山。解放军解放中国大陆后,白崇禧逃往台湾,1966年逝于台北。

中文名
白崇禧
别    名
白健生,乌默尔,小诸葛
国    籍
中国
民    族
回族
出生地
广西桂林市临桂区会仙镇
出生日期
1893年(癸巳年)3月18日
逝世日期
1966年12月2日
职    业
军人
毕业院校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信    仰
伊斯兰教
代表作品
《现代陆军军事教育之趋势》《游击战纲要》
政    党
中国国民党
军    衔
陆军一级上将
参与战役
北伐战争,蒋桂战争,抗日战争
勋    章
青天白日勋章,抗战胜利勋章
逝世地
台湾台北市
配    偶
马佩璋
儿    子
白先勇,白先忠,白先敬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