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薛仁贵生平之应征入伍和崭露头角,出征高句丽中初露锋芒,还是小兵就被李世民召见

作者:薛仁贵

 

薛仁贵是南北朝时期名将薛安都的后代,在妻子柳氏劝说下见将军张士贵应征入伍

薛仁贵生于隋炀帝大业九年(614年),是南北朝时期名将薛安都的后代,属于河东薛氏家族,高祖父薛荣,官至北魏新野、武关二郡太守、都督,封澄城县公。祖父薛衍,北周御伯中大夫。父薛轨,隋朝襄城郡赞治,其父薛轨早丧,因此家道中落。薛仁贵少年时家境贫寒、地位卑微,以种田为业,娶妻柳氏。

薛仁贵准备迁葬先辈的坟墓,柳氏说:“有出众的才干,要等到机遇才能发挥。如今皇帝御驾亲征辽东,招募骁勇的将领,这是难得的时机,您何不争取立功扬名?富贵之后回家,再迁葬也不算迟。”薛仁贵应允,于是去见将军张士贵应征。

薛仁贵贞观十九年崭露头角,单枪匹马取高句丽一将领人头,吓退高句丽军

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李世民于洛阳出发出征高句丽。三月,在辽东安地战场上,唐朝将领刘君邛被敌军团团围困,无法脱身,无人能救,在此危难时刻,薛仁贵单枪匹马挺身而出,直取高句丽一将领人头,将头悬挂于马上,高句丽军观之胆寒,于是撤军,刘君邛被救。此役过后,薛仁贵名扬军中。

同年四月,唐军前锋进抵高句丽,不断击败高句丽守军,六月,至安市,高句丽莫离支遣将高延寿、高惠真率大军二十五万依山驻扎,抗拒唐军。李世民视察地形后,命诸将率军分头进击。此战薛仁贵身着白衣,手持戟枪,腰挎双弓,单骑冲阵,唐军大举跟进,高句丽军大败。战后,李世民召见还只是小兵的薛仁贵,赐马二匹,绢四十匹,生口十人为奴,并提拔为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

后唐军被困在安市城,江夏王李道宗献策派兵偷袭平壤,以调虎离山之计将安市城高句丽军引向平壤一线,以攻取安市城。因为李世民在军中,长孙无忌极力劝阻,恐李世民安危,不敢偷袭平壤,未成。加之李勣大放厥词,破城之日,屠杀城内军民百姓,以至于守城将士更加齐心合力,此后久攻不克,后值冬天大雪,粮草不济,隧撤退。途中,李世民对薛仁贵说:“朕旧的将领都老了,不能承受战地指挥的繁重工作,每次都想提拔骁勇雄健的将领,没有比得上你的,我不高兴于得到辽东,我高兴得到你啊。”并提拔薛仁贵为右领军中郎将,镇守玄武门。

永徽五年(654年)闰五月初三夜,天降大雨,山洪暴发,大水冲至玄武门,守卫将士尽皆逃散。薛仁贵愤怒道:“哪里有天子情况紧急,立即就怕死逃跑的?”然后冒死登门框向皇宫大呼,警示内宫,唐高宗李治因此得以避过灾难。不久大水淹没李治的寝宫,李治感恩道:“幸亏是你啊,才避免被淹没,我才知道有忠臣啊。”于是赐给薛仁贵一匹御马。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愛過。的傷っ”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薛仁贵(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礼,字仁贵。汉族,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人(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名将,著名军事家。
薛仁贵出身于河东薛氏世族,在贞观末年投军,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留下“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故事。官至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封平阳郡公。永淳二年(683年),薛仁贵去世,年七十。追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著有《周易新注本义》十四卷,今已佚。

中文名
薛仁贵
别    名
薛礼
国    籍
唐朝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河东道绛州龙门县
出生日期
614年
逝世日期
683年3月24日
职    业
军事家
主要成就
三箭定天山,大破九姓铁勒 
攻拔扶余城,降服高句丽 
大破突厥,云州大捷
代表作品
《周易新注本义》
官    职
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
封    爵
平阳郡公
追    赠
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