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默啜可汗
默啜可汗不断攻掠唐北方与西北边地的战争,趁中原武则天改周换代之际不断攻掠唐边境
唐延载元年(694年)至开元四年(716年),东突厥阿史那默啜可汗统军不断攻掠唐北方与西北边地的战争。唐皇后武则天自唐高宗后期擅政以来,悉力剪除唐宗室诸王与异己臣僚,先后平定原眉州刺史李敬业及唐室亲王李冲、李贞等的起兵(参见武则天平李敬业之战、唐诸王反武后之战),至天授元年(690年)九月初九,改唐国号为周,自称圣神皇帝。与此同时,周边吐蕃、西突厥、东突厥等族亦乘隙而入,不断攻掠唐边。武后为巩固已篡夺的最高权利,对内继续排除异己,诛杀政敌;对外频频出兵抵御西北之吐蕃及西突厥、北方之东突厥的进攻。唐廷政局动荡,内部不稳;唐军多面应付,疲于奔命;军费日增,百姓困弊。时东突厥复盛,拥有骑兵数十万,由阿史那骨笃禄可汗统领,不断攻掠唐北方边地(参见骨笃禄攻唐之战),连连获胜,而唐军则处处抵御,败多胜少,不能扭转战略上的被动。
东突厥骨笃禄卒后其弟默啜篡夺汗位,多年不断南下攻唐,多次向武则天提出要求,麟台少监李峤认为突厥贪而无信
延载元年正月,东突厥骨笃禄卒,其弟默啜篡夺汗位,乘武后政权内忧外患交加之机,继续率军大举攻唐,连犯灵州(治今宁夏灵武西南)、凉州(治今甘肃武威)等地,杀掠人吏资财。凉州都督许钦明率部抵抗,战败被俘。武后遂遣左威卫大将军薛怀义、夏官尚书王孝杰等于代北(今山西代县北)、朔方(治夏州,今内蒙古乌审旗南白城子)等地,加强防御,以备突厥。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九月,默啜见契丹、奚族举兵反唐,大败唐军,便请为太后之子,以为其女求婚、悉归突厥降户等为条件,表示愿为唐廷征讨契丹。武后急于消除东北边患,遂派使者册授默啜为左卫大将军、迁善可汗;十月默啜袭击契丹松漠府(治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南)获胜后,又加授默啜为颉跌利施大单于、立功报国可汗。但默啜强取目的未曾达到,继于神功元年(697年)正月,又对灵州、胜州(治榆林,今内蒙古托克托西南)地区发动进攻,平狄军副使安道买率军将其击破。三月,默啜遣使再次索求丰(治九原,今内蒙古五原西南)、胜、灵、夏(治朔方,今内蒙古乌审旗南白城子)、朔(治今山西朔县)、代(治雁门,今山西代县)六州降户与单于都护府(治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之地,以及谷种、铁等物资。麟台少监李峤认为突厥贪而无信,应加强军备防其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