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上官婉儿的墓葬,墓志文更接近历史真相,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作者:上官婉儿

 

2013年发现了上官婉儿墓,位于咸阳市渭城区北杜镇邓村北

2013年9月,陕西省考古院研究院向外界宣布发现了上官婉儿墓,位于咸阳市渭城区北杜镇邓村北,东南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4.2公里,距唐长安城遗址约25公里。墓地规模不大,陪葬品也不多,出土墓志盖题“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志文楷书,近一千字,记载上官昭容世系、生平、享年、葬地等信息,可以确定墓主人的身份。根据墓志记载,上官婉儿葬于唐景云元年(即公元710年)八月,与史料记载相符。该地在唐朝为“雍州咸阳县茂道乡洪渎原”,是北朝晚期至隋唐时期京师长安附近重要的墓葬区。

墓葬的等级较高,整个墓是一座斜坡墓道多天井和小龛的单室砖券墓,水平全长36.5米,由墓道、5个天井、5个过洞、4个壁龛、甬道和墓室等部分组成。在墓道和墓室内没有壁画,墓室系明圹砖券夯筑,正方形,边长4.5米,最深达10.1米,顶部全部塌陷,铺地砖全部被揭起,四壁残余部分最高1.38米,未发现棺椁痕迹。墓葬曾遭大规模毁坏,据专家分析很可能是古时的“官方毁墓”行为。

上官婉儿墓志全文显示,上官婉儿13岁时被封为唐高宗才人,42岁册封为唐中宗的昭容,在唐隆政变时,“亡身于仓卒之际”

2014年1月7日,最新一期《考古与文物》期刊全文刊登了上官婉儿墓志全文,这位富有盛名的唐代才女,也随着墓志文的披露显现出更为真实的一面。

上官婉儿墓志,青石质,正方形。志石长宽均为74厘米,厚15.5厘米。划细线棋格,阴刻正书32行,总共有982字,包括世系、经历、死因、葬地等信息。

据墓志文内容显示,上官婉儿是“陇西上邽人也(今甘肃天水一带),13岁时被封为唐高宗才人,42岁册封为唐中宗的昭容,在唐隆政变时,“亡身于仓卒之际”。同时,墓志文还详细记载了上官婉儿劝阻唐中宗欲立安乐公主为“皇太女”,甚至以死相谏的事。有史学界专家表示,此次公布的墓志文既有助于对上官婉儿生平的研究,也更接近历史真相,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习惯了你对我的伤害”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上官婉儿,复姓上官,小字婉儿,又称上官昭容,陕州陕人,祖籍陇西上邽,唐代女官、诗人、皇妃。因祖父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婢。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权势更盛,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从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在此期间主持风雅,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全唐诗》收其遗诗三十二首。710年,临淄王李隆基起兵发动唐隆政变,与韦后同时被杀。

中文名
上官婉儿
别    名
上官昭容,小婉
国    籍
中国(唐朝)
民    族
汉族
出生日期
公元664年
逝世日期
公元710年7月21日
职    业
诗人→女官→皇妃
主要成就
谏言提高妇女的社会、政治地位 
设立修文馆、增设学士 
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
代表作品
《彩书怨》、《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
籍    贯
陕州陕县
祖    籍
陇西上邽
谥    号
惠文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