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郭子仪的后世纪念,以及个人作品赏析,代表作品《进赐前后诏敕自陈表》等

作者:郭子仪

 

郭子仪墓葬纪念郭子仪墓在陕西省礼泉县

郭子仪墓在陕西省礼泉县建陵西南二公里的坡阳村。

汾阳王庙用来纪念郭子仪“圣德遗芳,永留西夏”

786年,邠宁节度使、尚书左仆射韩游瑰为郭子仪建庙于邠州(今陕西彬县),用来纪念郭子仪“圣德遗芳,永留西夏”。这座汾阳王庙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汾阳王庙,可惜后来被毁,湮没于历史尘烟之中。

910年,在福建长乐建有一座汾阳王庙,是目前已知保存最完好、时代最久远的汾阳王庙。

明代万历年间,在山西汾州建有一座汾阳王庙,后亦被毁。

汾阳王纪念堂是汾阳市政府为纪念汾阳王郭子仪而修建

汾阳王纪念堂是汾阳市政府为纪念汾阳王郭子仪而修建的,坐落于山西省汾阳城内庙前街市博物馆院内。在大殿正中有郭子仪塑像,两侧悬挂八子画像。汾阳王纪念堂已成为海内外郭氏后裔祭祀郭子仪的场所。

郭子仪的个人作品

《请宣示俭德表》

《请改元立号表》

《上尊号表》

《上章敬皇后谥表》

《让加太尉表》

《让太尉第二表》

《让加尚书令表》

《让尚书令第二表》

《进赐前后诏敕自陈表》

《请车驾还京奏》

《上黑禾奏》

《论吐蕃书》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十二岁月”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郭子仪(697年-781年),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华州区)人,祖籍山西太原,唐代政治家、军事家。
郭子仪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一直未受重用。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至德二年(757年),郭子仪与广平王李俶收复西京长安、东都洛阳,以功加司徒,封代国公。乾元元年(758年)八月,进位中书令。乾元二年(759年)五月,因承担相州兵败之责,被解除兵权,处于闲官。宝应元年(762年)初,太原、绛州兵变,郭子仪被封为汾阳王,出镇绛州评定叛乱,不久又被解除兵权。广德元年(763年),仆固怀恩勾结吐蕃、回纥入侵,长安失陷。郭子仪被再度启用,任关内副元帅,再次收复长安。公元765年,吐蕃、回纥再度联兵内侵,郭子仪在泾阳单骑说退回纥,并击溃吐蕃,稳住关中。大历十四年(779年),郭子仪被尊为“尚父”,进位太尉、中书令。建中二年(781年),郭子仪去世,追赠太师,谥号忠武。

中文名
郭子仪
别    名
郭令公、郭汾阳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唐人)
出生地
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华州区)
出生日期
697年(武则天神功元年)
逝世日期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
职    业
军事家
主要成就
平定安史之乱 
收复长安、洛阳 
抵御吐蕃入侵
代表作品
《进赐前后诏敕自陈表》《请车驾还京奏》《论吐蕃书》
官    职
太尉、中书令、关内副元帅
爵    位
代国公→汾阳郡王
谥    号
忠武
追    赠
太师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