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不空三藏的译经,与前人比则有所突破,更成为后人译经的楷模,其门下弟子无数,也称一代戒师

作者:不空

 

不空一生有许多弟子,其中惠朗在不空圆寂后继他的法位
不空的弟子很多,在他赴狮子国以前已有弟子含光、惠(工凡言)等人。诸弟子中,不空认为能尽传五部之法的除早亡二人外,仅馀六人(时称六哲),即金阁寺含光、新罗惠超、青龙寺惠果、崇福寺惠朗、保寿寺元皎和觉超。其中惠朗年最长,不空殁後,继他的法位,教授後学。又疏勒人慧琳也是不空弟子,撰有「一切经音义」一百卷,广引内外典籍,详释梵汉名义,对於经论的解诂、正字,乃至外典的考据、辑佚都有很大的贡献。又当时大德如良贲、潜真、法崇等也都参与不空译场,承受法义,造作注疏。中唐诸帝如玄宗、肃宗、代宗、德宗(时为太子)都曾依他受法灌顶或参加译事,其馀王公大臣都对不空的译经传法尽力护持。翰林待诏赵迁撰有「不空三藏行状」,说他居灌顶师位四十馀年,受法门人约万计,由他授比丘戒的弟子也有二千人,因此他也是说一切有部的一代戒师。
 

不空在中国的佛教史上,地位极高,为密教三大创始人之一
不空的译经,从质与量上讲,与前人比都有所突破,并成为后人译经的楷模,在中国佛教史上,堪与北朝的鸠摩罗什,南朝的真谛和唐代的玄奘,合称四大翻译家。
不空自随其师入大唐弘教以来,就表现出非凡的宣传才能,玄宗时,不空的才华和能力,可与早来的善无畏及其师金刚智并称“开元三大士”,足见其在佛教界和大唐朝廷的地位之高。安史之乱中,不空虽滞留长安,但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与和平,与元在灵武的肃宗,保持信讯来往,鼓动收复京师,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所以得宠于肃宗。代宗时期,不空出入朝廷,与文武官员、王公贵戚,深交相纳,情谊特厚,并进而跻身于公卿班位,被授予特进试鸿胪卿;寂灭后,还又被赠肃国公、司空,这些特殊的荣誉,在中国佛教史上,可以说没有任何僧人可与论比,真所谓“冠绝千古,首出僧伦”了。
不空“翼赞三朝,近三十载”的特殊地位,和他本身的高尚道德修养,以及他天赋的精湛的语言本质,造就了他弘扬密教优越的自然条件。密教两位创始人善无畏和金刚智,地位虽高,徒众虽多,但仅限于东西二京,而不空在继续弘扬密宗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在二京,在河西,在岭南,在朝野,时不时与君臣,与僧俗,与士庶都在交往,足迹所止,即法到处。不空晚年,在五台山让弟子建造五处寺院,又在太原置文殊院,这些寺院成为密教盛传之地,并不断深入社会基层,经不空的弘传,密教遂为唐代佛教六大宗派之一。佛教史家称不空为密教三大创始人之一,而僧传则列善无畏为密教的创祖,金刚智为始祖,不空为二祖。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Justonly”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不空简介

不空(公元705年~ 公元774年),(梵语:Amoghavajra),音译为阿目佉跋折罗,意译为不空金刚,又名不空三藏法师,不空大师,或称不空智,唐玄宗赐号“智藏”。密宗祖师之一。原籍北天竺,一说狮子国(今斯里兰卡)。与善无畏、金刚智并称开元三大士,佛学家、翻译家与鸠摩罗什、玄奘、真谛并称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
14岁在阇婆国(今印度尼西亚爪哇)随金刚智来华。唐开元八年(720)至洛阳。一说西域人,幼随舅父到内地,10岁游武威、太原,15岁遇金刚智。开元十二年在洛阳广福寺受比丘戒,此后学习汉、梵经论,并随金刚智译经。金刚智卒后,奉遗命至天竺龙智处秉受密法。初至南海(广州)为探访使刘巨邻留请传法。
开元二十九年(一说天宝二年),奉诏赍送国书,率弟子等37人从普贤阿阇黎重受灌顶,学习密法3年。后又周游印度,于唐天宝五载(746)返长安。携回梵本经100部,计1200卷,以及师子国王尸罗迷伽的国书、大般若经夹和方物。天宝十五载奉诏住长安大兴善寺开坛灌顶。安禄山攻陷长安后,他秘密派人与肃宗通报消息。至德二载(757)唐室还都后,备受肃宗礼遇。乾元元年(758)肃宗敕命将长安、洛阳诸寺及各县寺舍、村坊凡旧日玄奘、义净、菩提流支、善无畏、宝胜等携来的梵夹全部集中大兴善寺,交不空翻译。所译显密教典共110部,143卷。

本    名
不空
别    称
不空三藏法师,不空大师,不空金刚,智藏,不空智
所处时代
唐代
民族族群
狮子国人
出生地
狮子国
出生时间
公元705年
去世时间
公元774年
主要成就
密宗祖师之一
信    仰
佛教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