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裴度的生平之五,劝降王承宗,帮助田弘正平定了李师道

作者:裴度

 

宪宗为营造宫室,使得臣下屡屡进贡超额钱财,甚至拿私财用以补助,裴度数次劝谏甚至请求免除自己的相位

宪宗因淮西平定、功臣李光颜等入朝时,打算在宫内为他们设宴,诏令六军使派人修葺麟德殿的东廊。军使张奉国因公费不足,拿出私财用以补助,他向宰相诉说了这件事。裴度委婉禀奏说:“陛下营造宫室,有将作监等司局经管,怎么能让功臣破费家产来营建修缮?”宪宗恼怒张奉国泄露此事,便让他辞官归居。疏浚龙首渠,兴建凝晖殿,雕塑装饰绮丽光华,将佛寺的花木移植到内宫庭院。程异、皇甫镈二人兼任度支使、盐铁使时,屡屡进贡超额钱财,帮助宪宗营造宫室。宪宗又以程异、皇甫镈在平定蔡州时供给粮饷不少,同时授予二人同平章事之职。裴度在延英殿面奏时因而劝谏宪宗,宪宗未同意;裴度三次上疏论析此事,甚至请求免除自己的相位,宪宗都不省悟。

此时,商人张陟欠五坊使杨朝汶的利息钱潜藏隐迹,杨朝汶在张陟家搜到一个私人记事簿,有个欠债人卢载初,说是已故的西川节度使卢坦的手书笔迹,杨朝汶就逮捕卢坦家的人关押起来。卢坦的儿子不敢申辩鸣冤,便用自己的钱偿还杨朝汶。经验证笔迹,却是已故郑滑节度使卢群的手笔。卢坦的儿子为此事申辩索还代偿的钱,杨朝汶说:“钱已进缴入宫,不可能再得到。”御史中丞萧俛与谏官们向宪宗上疏,陈述杨朝汶强暴蛮横的情况,裴度与崔群趁延英殿对答策问时,也力陈其暴横情况。宪宗说:“朕要与你们商量东线的军事,这样的小事我自会处置。”裴度进奏说:“用兵是小事,五坊使追捕无辜平民是大事。军事不顺,可忧的只是山东一地;五坊使滥施暴虐强横,恐怕将会乱了皇城危及天子。”宪宗很不高兴。在裴度的坚持下,宪宗不得不将杨朝汶赐死,并释放所有被拘系的人。

淮西平定后,裴度派善辩之士游说王承宗使其降伏,后又平定了李师道,遭陷害被宪宗不喜,改任河东节度使

起初,淮西刚被平定时,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十分恐惧,裴度派善辩之士前去游说,旅居在赵、魏二州之间,使者劝说王承宗,让他献出领地,送其子入朝做人质,以示投诚。之前,王承宗曾向田弘正求援,经由裴度派去的使者劝说打动,因而兵不血刃,而使王承宗降伏。

同年,因李师道一再违背朝廷命令,宪宗下诏书调集宣武、义成、武宁、横海四节度使的军队与田弘正会师讨伐。田弘正奏请取道黎阳渡过黄河,会同李光颜等一起进军。宪宗在延英殿召集宰辅大臣商议,其他人都说:“统兵在外的事,由大将裁决,既然已有奏陈,自当听从他的奏请。”惟独裴度认为不可取黎阳渡河,进言说:“魏博军与其他各道的军队不同。此次用兵,过河之后,不可退却,必须进击,才能成功。若取道黎阳渡河,则刚一离开自家地界,便到了滑州,与敌毗邻,空有供给粮饷之劳,又因担心战火波及本境而生顾盼不前之势。况且,田弘正、李光颜二人均缺少当机立断的威势,交相疑惑不定,势必延误军机。然而用兵之事不容中途插手节制,一开始决策,应有不可行的谋虑。如果想倚重河南,倒不如扬威河北。否则,就暂且秣兵厉马,等待霜降水落,从杨刘渡过黄河,直抵郓州。只要到达阳谷安营扎寨,那时朝廷军队的威势自必旺盛,贼军自必衰弱。”宪宗说:“裴卿所言极是。”于是诏令田弘正取道杨刘渡河。当田弘正渡过黄河向南进军,距离郓州四十里处构筑营垒时,贼军威势果然顿减。不久,就平定了李师道。

裴度为人执著,不改禀性,忠心侍奉宪宗,当时的朝政凡有失误他无不极力进言,因此遭皇甫镈挑拔离间,使宪宗对裴度心生不悦。元和十四年(819年),裴度任检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使。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唯一無可取代的是寂寞。”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裴度简介

晋国文忠公裴度(765年-839年4月21日),字中立,汉族,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裴度出身河东裴氏的东眷裴氏,为德宗贞元五年(789年)进士。宪宗时累迁司封员外郎、中书舍人、御史中丞,支持宪宗削藩。视行营中军,还朝后与武元衡均遇刺,武元衡遇害,裴度亦伤首,遂代其为相,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亲自出镇,督统诸将平定淮西。元和十三年(818年)淮西平,拜金紫光禄大夫、弘文馆大学士、上柱国,封晋国公,世称“裴晋公”。后历仕穆宗、敬宗、文宗三朝,数度出镇拜相。晚年随世俗沉浮以避祸。官终中书令,故称“裴令”。开成四年(839年)卒,赠太傅,谥号文忠。会昌元年(846年)加赠太师,后配享宪宗庙廷。
裴度坚持与权奸、宦官、藩镇割据势力斗争,并辅佐宪宗平吴元济、李师道之乱,实现“元和中兴”。他坚持治理国家要任用贤才,为将相二十余年,荐引李德裕、李宗闵、韩愈等名士,重用李光颜、李愬等名将,还保护刘禹锡等人。史称其“出入中外,以身系国之安危、时之轻重者二十年”,被时人比作郭子仪。
裴度在文学上主张“不诡其词而词自丽,不异其理而理自新”,反对古文写作上追求奇诡。他对文士多所提掖,时人莫不敬重。晚年留守东都时,与白居易、刘禹锡等借吟诗、饮酒、弹琴、书法以自娱自乐,为洛阳文事活动的中心人物。有文集二卷,《全唐文》及《全唐诗》等录其诗文。

本    名
裴度
别    称
裴晋公、裴令
字    号
字中立
所处时代
唐朝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
出生时间
765年
去世时间
839年4月21日
主要作品
文集二卷
主要成就
辅佐宪宗开创元和中兴
官    职
河东节度使,侍中,中书令
封    爵
晋国公
追    赠
太傅、太师
谥    号
文忠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