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牛僧孺的作品一览,所作养生论“能养生於道者,生死长短可也”

作者:牛僧孺

 

牛僧孺好学博闻,青年时代就有文名,所作《玄怪录》已佚,以下是其奏章小文

○请仍禁诸道节度不得奏请任使奏

诸道节度观察等使请在台御史充判官。臣伏见贞元二年敕,“在中书、门下两省供奉官及尚书省、御史台见任郎官、御史,诸司诸使并不得奏请任使,仍永为常式”者。近日诸道奏请,皆不守敕文。臣昨十三日已於延英面奏,伏蒙允许重举前敕,不许更有奏请。

○请祧迁元宗庙主奏

谨案《周礼》:“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合而为七。”《尚书·咸有一德篇》亦曰:“七代之庙,可以观德。”荀卿子曰:“有天下者祭七代,有一国者祭五代。”则知天子上祭七代,典籍通规,祖宗功德,不在其数。国朝九庙之制,法昔周之文。太祖皇帝始为唐肇基天命,义同周之后稷也;高祖神尧皇帝创业经始,化隋为唐,义同周之文王也;太宗皇帝神武应期,造有区夏,义同周之武王也;其下三昭三穆,谓之亲庙,四时常飨,自如礼文。今以新主立庙,元宗明皇帝在三昭三穆之外,是亲尽之祖,虽有功德,礼合祧迁,衿?之岁,则从合食。

○请立决狱程限奏

天下刑狱,苦於淹滞,请立程限。大事,大理寺限三十五日详断事申,刑部限三十日闻奏;中事,大理寺三十日,刑部二十五日;小事,大理寺二十五日,刑部二十日。一状所犯十人已上,断罪二十件已上为大事;所犯六人已上,所断罪十件已上为中事;所犯五人已下,所断罪十件已下为小事。其或所抵罪状,若所结刑名并同者,则虽人数甚多,亦同一人之例。比来刑狱淹滞,亦缘官吏人稀,今请刑部四覆官并大理六丞,每月常二十日入其厨料,牒户部准例加给。又近日所断刑狱,多称缘元推节目不尽,移牒勘覆,致此淹滞,今日以后,如台推覆节目不尽,致令所司须更盘勘,元推官书下考,本典转选日量殿三选。

○奏黄州录事参军张绍弃妻状

右,臣得张绍妻卢氏状,其张绍宠婢花子,每令无礼相陵,臣推问有实者。伏以张绍忝迹衣冠,幸陶德化,不敦二姓之好,敢渎三纲之经,嬖惑女奴,蔑侮妻室,非特衣服饮食,贵贱浑同,兼亦待遇等威,衽席颠倒,款招明白,愆尤至多。纵禀性庸愚,靡及於教义,而历官州县,合闻於宪章,逞其邪心,曾不惧法,顾兹丑行,恐玷大猷。臣职在观风,事先按俗,有关政理,敢不申闻?伏乞明示罪名,流窜远地,使人知家道,以诫士林。谨具奏闻,伏听敕旨。

○奏议吐蕃维州降将状

吐蕃疆土,四面万里,失一维州,无损其势。况论董勃才还,刘元鼎未到,比来修好,约罢戌兵。中国御戎,守信为上,应敌次之。今一朝失信,戎丑得以为词。闻赞普牧马茹川,俯於秦陇,若东袭陇坂,径走回中,不三日抵咸阳桥,而发兵枝梧,骇动京国。事或及此,虽得百维州,亦何补也?

○养生论

僧孺尝读嵇康《养生论》曰:“导养得理,以尽性命。”下可数百年,至於调节嗜欲,全息正气,诚尽养生之能者。僧孺以养身之於养生,难与易相远也,所以康能著其论而陷大辟,荩能其易而不能其难者也。且天地禀生之道众,而贵之者寡,然而贵乎生,以有用於道也,生而无用,焉贵其生矣,而又况康不能养乎哉!且康居於是世,能忘名利之名,而不能使人忘其名,能忘其情欲之情,而不能自忘其情,能忘已喜怒於内,而不能防人之喜怒於外,虽其名利、情欲、喜怒之心,不改乎内,而能致其康宁焉,硕大焉?犹善豢者之犬彘肥?盾,适足使屠侩之刃促乎己矣!出而处,语而默,是养其生者也;处而语,出而默,生其丧矣。沮焉溺焉。道无邪,行无诡,言中规,行中矩,而得其时,是养生於出处者也。孔焉孟焉。可而仕,否而退,是养生於出处语默之间者也。若中散者,栖乎下不可谓出,扬其名不可谓默,非出处则在用中於礼义人伦之道也。礼者道之器也,而肆情傲物,蔑弃冠服,是礼之大丧也。礼丧而道丧,则锺会欲无恶,晋王欲不刑之,不可得也。然康之为人,区区不列於中人,岂欲引而论之哉?以折文垂论,则人之中者引而惑必众,故不得不明也。先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又有患难以相死,此则得死,此则得道得死而为寿,不以非道得生而为寿也。仁如比干而剖死,直如屈原而溺死,廉如介推而焚死,忠如萧望之而药死,而道存洋洋乎不已。予谓所存之生至遂大,是能养生者。若碌碌愚生,不以五常之道为人,予焉知其寿欤?焉知其昆虫欤?木石欤?灵蛇千年,予不知其寿也;石有时而泐,予不知其久也;葵能卫其足,予不知其全也。若康之养生,有类是也,适为下矣,又况不能类之者哉?呜呼!能养生於道者,生死长短可也。

○善恶无馀论

《易》曰:“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则其善恶之积,俱无馀也。不者,善人之子,不必皆恶,若庆必加於善人,殃必加於不善人,予恐庆殃之谬加也,力人而已。余固曰善恶庆殃,俱无馀也。馀庆劝人之善,馀殃诫人之恶,则善人之子,能不有恃庆怠於善者乎?恶人之子,能不有恣恶俟其殃者乎?末代之君,世禄之人,先见万乘之尊我,八音之娱我,五味之饱我,黄金白璧之富我,不知父兄得道而传之,己行不善而失之,乃至乎万乘为匹夫,世家为皂隶,乌谓馀庆之可恃乎?父善及子乎,子不善而父伐之,石?昔是也;兄善及弟乎,弟不善而兄杀之,周公是也。父母与兄弟,不能令子弟之不善,又可以恃馀庆於天下乎?父恶殃子乎,父出之而尧贵之,虞舜是也;母恶殃子乎,母恶之而父好之,郑庄公是也;兄恶殃弟乎,兄伐之而齐立之,桓公是也。父母兄弟不能攻子弟之善,而况馀殃可累於天下乎?且善者天下好之,常道也,恶者天下恶之,亦常道也,岂有将好恶必先稽其所自哉?必不然矣。若以劝善惩恶为意,则当惩报复於身,犹虑其不信,况欲远惩於身后,而取人之信者乎?又不然矣,昔夫差信伍员,初善也,任宰?,终恶也,初善霸天下,终恶灭全吴,前庆后殃者,皆身也;太甲放桐宫,初恶也,任伊尹,终善也,初恶受拘囚,终善复天下,前殃后庆,亦身也。吴之嗣可以前庆后殃,殷之嗣可以前殃后庆乎?予固谓殃庆皆复於身也,不复乎子孙也。然予敢谓善必庆而贵,恶必殃而贱也。所以贵者道贵也,所以贱者道贱也。道之贵乎,孔父素王也;道之贱乎,殷辛独夫也。馀庆馀殃,则吾不信之矣。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慯十→待续”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牛僧孺,字思黯,出生安定鹑觚(今甘肃灵台),生于唐代宗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唐朝政治家 文学家 在牛李党争中是牛党的领袖,唐穆宗、唐文宗时宰相。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病逝,赠太子少师 谥曰“文贞” 著有集五卷,今存诗四首。

中文名
牛僧孺
别    名
牛思黯
国    籍
唐朝
民    族
出生地
安定鹑觚(今甘肃灵台)
出生日期
唐代宗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
逝世日期
唐宣宗大中元年(公元847年)
职    业
宰相
代表作品
《玄怪录》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