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守澄
王守澄拥立穆宗后引荐了郑注,受李逢吉拉拢合作权倾朝野,在敬宗继位后更是党同伐异
王守澄因功被封为枢密使,担任皇帝与朝臣之间的沟通桥梁,得以参与机密,干预国政,拥有很大的权力,顺便也将郑注介绍给穆宗认识,颇受到青睐。当时朋党领袖之一的李逢吉以重金贿赂王守澄,拉拢其为己用,两人于是合作,朝廷无任何势力能与之抗衡。穆宗仅在位四年便病逝,长子敬宗即位。
李逢吉与翰林学士李绅素来交恶,李绅利用职务之便,经常当着皇帝的面批判李逢吉的奏章,让他相当恼怒。恰巧李绅因故得罪了族子李虞,李虞便投靠逢吉一党,并对外散布不利于李绅的谣言,另一方面,王守澄亦不时向皇帝进谗言,谎称当年穆宗驾崩后,李绅等人本欲立深王李悰为帝,年轻的敬宗不察是非,一气之下贬其为端州司马,但不久之后敬宗发现了穆宗的遗书,有一份李绅、杜元颖等人劝敬宗即位的奏章,于是误会冰释,化解了一场风波。
素来跋扈的昭义军节度使刘悟,临终之前上书唐敬宗,要求让其子刘从谏继任节度使,朝廷对此有两种不同的意见,反对派认为昭义军地近京城,节度使人选应该朝廷指派为宜,而对藩镇向来持姑息态度的李逢吉、王守澄一党不想得罪对方,加上事先已收受刘悟的赂款,于是利用他们的影响力,迫使敬宗答应刘悟的请求。
宦官刘克明暗杀了敬宗,欲拥立拥立绛王李悟,王守澄把握时机诛杀绛王及刘克明等人,拥立江王为帝,为文宗
敬宗平时喜欢畋猎和打毬,尤好在夜间捕捉狐狸,称之为“打夜狐”。某日夜猎回宫,与宦官刘克明、击毬将苏佐明等二十八人饮酒作乐,克明等人趁敬宗饮酒过量入内室更衣时,暗杀了皇帝,并矫诏让绛王李悟暂时代理国事。刘克明欲进一步取代王守澄等人的地位,但王守澄和梁守谦等人却抓准时机先发制人,先是前往十六宅迎来江王李涵,再派出神策军和飞龙兵,将包含绛王及刘克明在内的一干人全数诛杀殆尽。立江王为帝,是为文宗。文宗即位后,梁守谦请求致仕,于是王守澄顺理成章接任右神策中尉的职务,握有神策军的控制权,一人兼掌军政二权,确立王守澄在朝廷不可动摇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