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张议潮起义的经过之四,乘胜追击河西终于又重归大唐版图,朝廷赐爵张议潮

作者:张议潮

 

使者带回大唐帝国的赞扬和褒奖,使得张议潮的起义军更是军心大振,乘胜追击对吐蕃展开大规模军事攻势

前往长安的信使带回了来自大唐帝国的赞扬和褒奖,这使得张议潮的起义军更是军心大振。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张议潮率军开始对吐蕃展开大规模军事攻势,吐蕃在河西腐朽的统治立刻土崩瓦解,各州的吐蕃军队往往闻风而逃,都退往凉州。到这一年的八月,张议潮军已经收复了整个河西走廊中除凉州之外的所有州县,河西终于又重归大唐的版图之中。

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八月,张议潮第二次向长安派出规模宏大的信使队伍,携带着河西11州(瓜州、沙州、伊州、西州、甘州、肃州、兰州、鄯州、河州、岷州、廓州) 的图籍入长安告捷。为了对中央政府表示忠诚,张议潮的兄长张议潭毅然作为信使带队前往长安,并且就此留在长安为质。并且在张议潭之子张淮深成年之后,张议潮也于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以69岁高龄入京。以张议潮为代表的归义军以实际行动向中央政府表示了他们的忠诚。

张议潮于咸通八年以69岁高龄入京,朝廷授张议潮归义军节度使等职,张议潮便从大中十二年率军开始了他东征凉州吐蕃的伟大壮举

由于此时河西走廊的大多数州县已经处在张议潮军的控制之下,所以这一次的信使团出使长安的行程十分的顺利。唐宣宗接到瓜、沙11州图籍和张议潮的捷报后,特下诏表扬张议潮等人的忠勇和功勋,诏令说:张议潮“抗忠臣之丹心,折昆夷之长角。窦融河西之故事,见于盛时;李陵教射之奇兵,无非义旅”。11月,唐王朝于沙州建立归义军,统领瓜沙等11州,授张议潮归义军节度使、11州观察使,管内观察处置,检校礼部尚书,兼金吾大将军,食邑2000户,实授300户。拜李明达为河西节度衙兼监察御史,拜李明振为凉州司马检校国子祭酒,御史中丞,授吴安正为武卫有差。而作为人质留在长安的张议潮兄长张议潭则被授为金吾卫大将军。

随着瓜、沙、肃、甘诸州的收复及沙州归义军的建立,吐蕃军队节节败退,最后集中于姑臧(凉州) 。凉州是北朝、隋唐以来的河西重镇,唐朝前期一直是横断吐蕃和突厥的河西节度使所在地。吐蕃统治时期,又是统辖河西东部的大军镇驻地。如果凉州仍在吐蕃手里,那么张议潮所提出的收复河西东部及陇右数郡就是一句空话。因此,为了有效地控制河陇地区,张议潮便从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八月率军开始了他东征凉州吐蕃的伟大壮举。当然此时的凉州已经聚集了大批的吐蕃军队,另外还有河西陇右地区败退至凉州的吐蕃军,军力十分雄厚,这导致了凉州战役变得极其艰难。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映在月光的微笑难以抹去。”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张议潮(799年3月11日一872年),汉族,沙州敦煌(今属甘肃)人。唐朝节度使,民族英雄。张氏世为州将,父张谦逸官至工部尚书。张议潮率领沙州各族人民起义,驱逐了盘踞河西地区上百年的吐蕃,以大唐节帅之名克复瓜、沙等十一州。

中文名
张议潮
别    名
张义潮,张义朝
国    籍
唐朝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沙州敦煌(今属甘肃)
出生日期
799年3月11日
逝世日期
872年
职    业
归义军节度使
主要成就
驱逐吐蕃,收复河西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