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崇韬
郭崇韬向李存勖进言请求把国库的物资来补贴国库,但是李存勖舍不得。
在李存勖的身边任职,郭崇韬尽职尽责,对李存勖不对的地方敢于进谏。有近臣劝李存勖用各地的贡物作为内库,珍宝堆积如山,而国库却经常不足。郭崇韬奏请出内库财物贴补国库,李存勖沉吟半天还是舍不得。当时天下已经基本平定,李存勖逐渐奢侈起来,洛阳内的宫殿建筑颇多,宦官又常在身边奉承献媚,以求得恩宠,有谣言说宫中夜里见到了鬼魂,而且许多宦官都这么说,李存勖就害怕了,问宦官们怎么办,他们便对李存勖说:“原来的长安城中三宫六院嫔妃和宫人侍从们将近万人,宫殿和房舍里都住着人,而现在宫室之中大半空着,鬼神喜欢幽静的地方,这很正常,没什么奇怪的。”李存勖被他们蒙骗,赶忙让他们四处去选招宫人,连优良都不看,这些宦官就将他们弄进了宫中。后来,有一年的夏天很热,人们难以忍受,李存勖更是到处找避暑的地方,他常选择高楼避暑,都不如意。宦官就说:“现在大内的楼观,还不及昔日长安的大臣家的高,旧日有大明和兴庆两宫,楼观达数百之多,都是雕梁画栋,高得指云蔽日,自然就凉快了,而现在陛下的皇宫却没什么遮挡烈日的高楼,所以纳凉才没有地方。”李存勖听了,不服气地说:“朕现在富有天下,怎么能连一座高楼也建不起呢?”他马上命人建造,但又怕郭崇韬进谏劝止,便派人对郭崇韬说:“今年酷热难忍,朕原来在黄河边上和敌人对垒时,行宫里也是湿热,但那时却不感到很热,竟像乘凉一般,现在安然居于深宫,却不能忍受暑热,为什么呢?”希望郭崇韬说出让他修宫殿的话来,但郭崇韬却对他说:“陛下昔日在战场上时,后梁未平,由于陛下废寝忘食,心在战事,所以不管是酷暑和严寒,都不在意。现在天下一定,中原无事,所以经常吃喝享受,没什么牵挂,到了夏季,纵使高楼有百尺,宫殿有九重,也不能忘掉酷热。希望陛下能常想着当初艰难创业时的情况,那么今天的暑热就可以变成凉爽了。”李存勖听了,说不出话来,他没有想到郭崇韬会装糊涂,给他来这不软不硬的一手。但李存勖还是听凭宦官们去建造高楼,郭崇韬知道了,又奏道:“宫内大兴土木,浪费财物,而有的地方却闹灾害,百姓吃不饱肚子,臣乞请停建。”李存勖不听。
郭崇韬在位高权重的时候,不知道笼络人心,排挤他人。
何去非:“后唐庄宗,承武皇之遗业,假大义、挟世仇,以与梁人百战而夷之,乃有天下。可谓难且劳矣。然有二臣焉:其为韩、彭者,李嗣源;为寇、邓者,郭崇韬也。嗣源居不赏之功,挟震主之威,得国兵之权,执之而不释也。庄宗无以夺之,而稍忌其逼。崇韬常有大功于国,忠而可倚,而嗣源之所畏者也。庄宗苟能挟所可倚而制所可忌,则嗣源虽怀不自安,而有顾惮,非敢辄发也。庄宗知其所忌,而不知其所倚,故崇韬以忠见疏谗疾日急。使其营自救之计,乃求将其征蜀之兵。庄宗归国中之师,属之而西。崇韬虽已举蜀,捷奏才上,而以谗死矣。庄宗知得蜀足以资其盛强,而不知崇韬之死已去嗣源之畏。故邺下之变,嗣源以一旅之众,西趋洛阳,如蹈无人之境,其迁大器易若反掌。且内有权臣窥伺间隙,乃空国之师勤于远役,固已大失计矣。而又去我之所与与彼之所畏者,则大祸之集,可胜救哉?虽得百蜀,无救其失国也。使崇韬之不死,举全蜀之众,因东归之士,拥继岌,檄方镇,以讨君父之仇,虽嗣源之强,亦何以御之?盖嗣源有韩、彭之逼而不践其祸者,庄宗无高祖之略故也。崇韬有寇、邓之烈,而不全其宗者,庄宗无光武之明故也。嗟乎!人臣之祸,起于操权,而速祸之权,莫重于制兵。崇韬谋逭祸自全,而方求执其兵,此于抱薪救火者何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