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彦超
开宝元年,王彦超向赵匡胤请愿希望能够告老还乡,赵匡胤恩准
显德七年(960年),周恭帝柴宗训即位,加王彦超检校太师、西面缘边副部署。
同年春,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得天下,建立北宋。王彦超仍留任凤翔,任节度使并加中书令。
为维持其赵氏政权,避免重蹈五代灭亡之覆辙,赵匡胤接受了枢密使赵普的建议,采取劝谕和胁逼并用手段,迫使武将们主动交出兵权。
开宝二年(969年),赵匡胤召王彦超与安远军节度使武行德,护国军节度使郭从义、定国军节度使白重赞、保大军节度使杨廷璋等同时入朝,在皇宫后苑设宴。席间,赵匡胤举杯对赴宴的王彦超等人说:“卿等均国家旧臣,随朕鞍前马后,南征北战,戎马倥偬,至今尚无休养安乐的时候,这实非肤礼待贤臣的本意。”王彦超马上听出了赵匡胤的弦外之音,领会了他的意图,即离席跪奏道:“臣素来功微,承蒙恩宠。现年事已高,望能恩准我告老还乡。”赵匡胤也马上离席亲自扶起且嘉慰道:“卿可谓谦谦君子矣。”然而武行德等人却不明白赵匡胤的用意,历陈平昔战功及履历艰辛。赵匡胤听后冷笑道:“这是以前的事,不值得再提了。”次日,赵匡胤下诏,撤消了主要将领的职务,接着又收回了武行德等人的兵权,只有王彦超主动交出兵权乞归田园之举,深为赵匡胤的赏识,反而留镇如故。
不久,王彦超奉命入朝授右金吾卫上将军。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封邠国公。
王彦超为人和善谦虚,礼贤下士,从不盛气凌人,太平兴国八年,举家南下定居义乌
王彦超在军事上是一个统帅,在政治上则垂戒后裔,勉为善事以自庇。平时为人温谨,他对所镇之地均竭力安抚百姓;对士兵也十分和蔼可亲,能“礼贤下士”,从不盛气凌人;对待家人则很严格,平时要求子孙自己动手,尽量不雇佣人。
他虽入京担任右金吾卫上将军,可谓位高权重。但看到一大批昔日有功之臣削职为民,深感京城决非久留之地,早在致仕前他就谋划着外迁之事。一方面他自己向皇上一再奏请卸任,要求致仕;另一方面遣子出外寻找安身之地。
太平兴国八年(983年),王彦超以右金吾卫上将军、太子太师之职致仕,即举家南下经吴越会稽到义乌定居。
雍熙三年(986年),王彦超逝世,享年73岁,获赠尚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