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童贯的人物生平介绍,收复四州。童贯身为宦官出使契丹,史称媪相。

作者:童贯

 

蔡京的推荐下,封童贯为将军,后开始升官的经历。
童贯少年时在宦官李宪门下。性情乖巧,从做给事宫掖时起,就善于揣度皇帝的意旨,预先做出顺承的事。宋徽宗即位,在杭州置金明局,童贯以供奉官的身份主管此事,开始和蔡京交往。
蔡京进京任官,得力于童贯。蔡京任相后,赞成攻取青唐,并对皇上说童贯曾十次出使陕右,熟悉那五路的情况与各将帅的才能,竭力推荐他。宋合兵十万,命王厚为统帅。童贯像李宪那样为监军。军至湟州,恰好宫中失火,宋徽宗下手谕,由驿马传达诏令禁止童贯出兵。
童贯打开看后就收入靴中。王厚问他为何,童贯答:“陛下希望出兵成功。”竟出兵交战,收复四州,迁为景福殿使、襄州观察使,内侍凭资历任两使是从童贯开始的。
不久,童贯为熙河兰湟、秦凤路经略安抚制置使,连续升官至武康军节度使。讨伐溪哥臧征,收复积石军、洮州,被加官为检校司空。童贯恃功而骄横跋扈,选拔将领官吏,都直接奏明宋徽宗,完全撇开政府,这就渐渐违背了蔡京的意愿。宋徽宗又拜他为开府仪同三司,蔡京说:“使相的官职怎能授给宦官?”不奉行诏命。

 

童贯出使契丹的时候,探查敌国,回国后封为太尉、太傅、泾国公。使称媪相。
政和元年(1111年),童贯被封为检校太尉,出使契丹。有人说:“用宦官为使臣,难道国家没人了吗?”皇上说:“契丹听说童贯打败羌人,因此想见他,以他为使臣,察看敌国,也是良策。”童贯使辽回来,权势更大,握有朝廷内外军政大权。于是请求出兵进驻夏国横山,朝廷命他以太尉的身份为陕西、河东、河北宣抚使。不久,为开府仪同三司,签书枢密院河西、北两房。不到三年,他主管枢密院事。另外统领武信、武宁、护国、河东、山南东道、剑南东川等九镇,为太傅、泾国公。当时人称蔡京为公相,童贯为媪相。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往如时忆”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童贯简介

童贯(1054年—1126年),字道夫(一作道辅),开封人,北宋权宦,“六贼”之一,性巧媚。初任供奉官,在杭州为徽宗搜括书画奇巧,助蔡京为相,京荐其为西北监军,领枢密院事,掌兵权二十年,权倾内外;时称蔡京为“公相”,称他为“媪相”;宣和四年,攻辽失败,乞金兵代取燕京,以百万贯赎燕京等空城而回,侈言恢复之功。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南下,他由太原逃至开封,随徽宗南逃,宋钦宗即位,被处死。

本    名
童贯
别    称
媪相
字    号
字道夫(一作道辅)
所处时代
北宋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河南开封
出生时间
1054年(皇祐六年)
去世时间
1126年(靖康元年)
主要成就
破西夏,平方腊
职    业
宦官
封    爵
泾国公→楚国公→广阳郡王
官    职
检校太尉、太傅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