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远
马远的山水画往往流出广大空间只画一角,极富诗意,被人们称为“马一角”。
马远画树石等用郑虔的淡彩法,又颇类于巨然。下笔严正,用雄奇简红的笔法,水墨苍劲的大斧劈皴,以坚实、爽朗有力的浅染来描写江南雄伟壮丽的山川。兼画人物、花鸟,作人物有轩昂闲雅之气,与同时的夏 ,号称“马夏”。他善作平视或仰视的构图,用焦墨作树石,石皆方硬,危崖峭壁,水色交融。他画的《水图》表现了不同条件下江河湖海的运动状态,奇幻多姿。在构图方面,善于将复杂的景色给以高度的集中和概括。画山,常画山之一角,或“马一角”。对他简洁有力的构图,称为“边角之景”。他又多用水墨,画楼阁用“界画”;画树干瘦硬为屈铁,但刚健中有柔和。笔法豪放而谨严,变化多而融和。历代评画者评他是“水墨苍劲”的风格。现存画水的作品用各种轻重不同的笔法,把平远、迂回、盘旋、汹涌、激撞、跳跃,以及微风吹起的微波,月光反映的滟荡等水的动态,画得十分动人。他的花鸟画有《柳塘聚禽图》、《梅石溪凫图》。人物画有《女孝经图》等。还有《华灯侍宴图》、《寻滩双鹭图》、《四景图》、《对月图》、《寒江独钓图》、《踏歌图》、《秋江渔隐图》、《山径春行图》等。
画家表现出雨后天晴的郊外景色,同时也反应出丰收之年,农民在田埂上踏歌而行的欢乐情景。
《踏歌图》
宋 马远 绢本淡设色 纵191.8厘米 横11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近处田垅溪桥,巨石踞于左边一角,疏柳翠竹掩映,有几位老农边歌边舞于垅上,作欢笑踏歌状,用笔自然舒展,与画面气氛搭配一致。中段空白,云烟迷漫,似乎山谷中还有蒙蒙细雨。远处奇峰对峙,宫阙隐现,朝霞一抹。整个气氛欢快、清旷,形象地表达了“丰年人乐业,垅上踏歌行”的诗意。从对自然物的处理方法看,是典型的马派“一角山”的特点。
画面以雪景为背景,描绘带有积雪的山石。
《雪滩双鹭》
雪崖枯枝,芦竹寒汀,滩旁四只白鹭,均做瑟缩之状,寒天的景致,令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而浓淡墨色画出的树石、远山和芦草,对比于留白的积雪处,和几不见墨痕的白鹭,在黑白之间充分表现出清冷的意趣,达到了画雪得其清的境界。从岩壁上伸出的枝干,曲折延伸,势如蛟龙升腾游动,这种笔势往下拖垂,形成长而斜向伸出的画枝方法,正是典型的“拖枝”风貌。
扁舟上有一位老翁在垂钓,船周围以极少的数笔勾出水纹,四周都是空白,让人觉得江水浩渺,寒气逼人。
《寒江独钓图》
是马远构图技巧最成功的范例之一。一叶扁舟飘浮江面,渔翁独坐垂钓。除四周除寥寥几笔微波外,全为空白,有力地衬托出江天空旷,寒意萧条的气象。
一持杖携一童子坐在山石一角,两者眺望远方,静静赏梅。
《月下赏梅图页》
这是能够唤起对时空与心境复杂感知的“可观之诗”,描绘了在初春之夜云霭氤氲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