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马远的艺术作品干净利落,其山水画又独具一格、自成一家

作者:马远

 

马远的山水画往往流出广大空间只画一角,极富诗意,被人们称为“马一角”。

马远画树石等用郑虔的淡彩法,又颇类于巨然。下笔严正,用雄奇简红的笔法,水墨苍劲的大斧劈皴,以坚实、爽朗有力的浅染来描写江南雄伟壮丽的山川。兼画人物、花鸟,作人物有轩昂闲雅之气,与同时的夏 ,号称“马夏”。他善作平视或仰视的构图,用焦墨作树石,石皆方硬,危崖峭壁,水色交融。他画的《水图》表现了不同条件下江河湖海的运动状态,奇幻多姿。在构图方面,善于将复杂的景色给以高度的集中和概括。画山,常画山之一角,或“马一角”。对他简洁有力的构图,称为“边角之景”。他又多用水墨,画楼阁用“界画”;画树干瘦硬为屈铁,但刚健中有柔和。笔法豪放而谨严,变化多而融和。历代评画者评他是“水墨苍劲”的风格。现存画水的作品用各种轻重不同的笔法,把平远、迂回、盘旋、汹涌、激撞、跳跃,以及微风吹起的微波,月光反映的滟荡等水的动态,画得十分动人。他的花鸟画有《柳塘聚禽图》、《梅石溪凫图》。人物画有《女孝经图》等。还有《华灯侍宴图》、《寻滩双鹭图》、《四景图》、《对月图》、《寒江独钓图》、《踏歌图》、《秋江渔隐图》、《山径春行图》等。

画家表现出雨后天晴的郊外景色,同时也反应出丰收之年,农民在田埂上踏歌而行的欢乐情景。

《踏歌图》
宋 马远 绢本淡设色 纵191.8厘米 横11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近处田垅溪桥,巨石踞于左边一角,疏柳翠竹掩映,有几位老农边歌边舞于垅上,作欢笑踏歌状,用笔自然舒展,与画面气氛搭配一致。中段空白,云烟迷漫,似乎山谷中还有蒙蒙细雨。远处奇峰对峙,宫阙隐现,朝霞一抹。整个气氛欢快、清旷,形象地表达了“丰年人乐业,垅上踏歌行”的诗意。从对自然物的处理方法看,是典型的马派“一角山”的特点。

画面以雪景为背景,描绘带有积雪的山石。

《雪滩双鹭》
雪崖枯枝,芦竹寒汀,滩旁四只白鹭,均做瑟缩之状,寒天的景致,令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而浓淡墨色画出的树石、远山和芦草,对比于留白的积雪处,和几不见墨痕的白鹭,在黑白之间充分表现出清冷的意趣,达到了画雪得其清的境界。从岩壁上伸出的枝干,曲折延伸,势如蛟龙升腾游动,这种笔势往下拖垂,形成长而斜向伸出的画枝方法,正是典型的“拖枝”风貌。

扁舟上有一位老翁在垂钓,船周围以极少的数笔勾出水纹,四周都是空白,让人觉得江水浩渺,寒气逼人。

《寒江独钓图》
是马远构图技巧最成功的范例之一。一叶扁舟飘浮江面,渔翁独坐垂钓。除四周除寥寥几笔微波外,全为空白,有力地衬托出江天空旷,寒意萧条的气象。

一持杖携一童子坐在山石一角,两者眺望远方,静静赏梅。

《月下赏梅图页》

这是能够唤起对时空与心境复杂感知的“可观之诗”,描绘了在初春之夜云霭氤氲的景象。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想念你那温柔舒畅的怀抱”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马远简介

马远(约1140-约1225年后),南宋绘画大师,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生长在钱塘(今浙江杭州)。出身绘画世家,南宋光宗、宁宗两朝画院待诏。擅画山水、人物、花鸟,山水取法李唐,笔力劲利阔略,皴法硬朗,树叶常用夹叶,树干浓重,多横斜之态。楼阁界画精工,且加衬染。喜作边角小景,世称“马一角”。人物勾描自然,花鸟常以山水为景,情意相交,生趣盎然。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南宋四家”。存世作品有《踏歌图》《水图》《梅石溪凫图》《西园雅集图》等。

中文名
马远
别    名
马一角
国    籍
南宋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钱塘(今浙江杭州)
出生日期
约1140年
逝世日期
约1225年后
职    业
画家
主要成就
山水、人物、花鸟 
创立边角式构图 
南宋绘画大师
代表作品
《踏歌图》《水图》《梅石溪凫图》《西园雅集图》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