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辽天祚帝派“怨军”讨伐高永昌,郭药师是其中一位首领,后金军进攻,辽军多次大败,郭药师带兵投降

作者:郭药师

 

高永昌自称大元国皇帝,辽天祚帝招募“怨军”前去讨伐,怨军内部却发生叛乱,成为辽的后患。
郭药师,渤海铁州人,其先世、生年都不详。辽天祚帝天庆六年(1116),渤海人高永昌杀辽东京留守萧保先,自称大元国皇帝,改元应顺,占领了辽东50余州。天祚帝派宰相张琳讨伐,在沈州为支援高永昌的女真兵所败。于是天祚帝授燕王耶律淳为都元帅,招募辽东饥民,取报怨于女真之意,谓之“怨军”,分为前宜营、后宜营、前锦营、后锦营、乾营、显营、乾显大营、岩州营共八营28000人,郭药师就是其中的一位首领。从此,郭药师就登上了历史舞台。
怨军成立后,非但作战不利,而且接连发生叛乱。保大元年(1121),东南路怨军将领董小丑因为征讨利州叛乱不利被处死,于是其手下罗青汉、董仲孙等率怨军作乱。辽都统耶律余睹、萧干率兵平叛。郭药师等人杀了罗青汉数人,接受招安。辽从中选出2000人编为四营,任命郭药师、张令徽、刘舜仁、甄五臣各自统领。剩下6000人分送各路为禁军。为了彻底解决怨军的问题,耶律余睹向萧干建议:“前年两营叛,劫掠乾州,已从招安;今岁全军复叛,而攻锦州。苟我军不来,城破,则数万居民被害。所谓怨军,未能报怨于金人,而屡怨叛于我家。今若乘其解甲,遣兵掩杀净尽,则永诀后患。”但萧干不同意,认为“亦有忠义为一时胁从者,岂可尽诛杀之?”郭药师等得以保全性命。于此,郭药师性善多变,反复无常的特点已初露端倪。而怨军也确如耶律余睹所说,成了辽的后患。

金兵进攻,天祚帝逃亡夹山,辽军多次被金军打败,郭药师带兵投降。

保大二年(1122)三月在金兵的进攻下,天祚帝逃奔夹山,耶律淳留守南京,改元建福,史称北辽。耶律淳改怨军为常胜军。因“药师年少壮,貌颇伟岸,而沈毅果敢,以威武御众,人多附之。初以武勇四军荐授殿直,从征女真,积前后功”,故升郭药师为都管押常胜军、涿州留守。四月,宋以太师领枢密院事童贯为陕西、河东、河北路宣抚使率兵10万进攻北辽政权。由于徽宗的牵制及宋将的无能,宋杨可世部及辛兴宗部先后为北辽耶律大石、萧干所败,“自雄州之南,莫州之北,塘泊之间及雄州之西保州、真定一带死尸相枕籍不可胜记”。六月,耶律淳病死,其妻萧普贤女为皇太后称制,北枢密使萧干专政。七月,宋以刘延庆为都统制,率军20万再次向北辽用兵。这时,北辽政权已内外交困,此前太尉李处温父子潜通童贯被处死,而“当燕王僭号之初,汉军多而番军少,萧干建议籍东、西奚二千余人及内外南北大王、乙室王、皮室猛拽剌司”。已对汉人不再信任。至此,萧后和萧干等人惟恐汉人尤其是常胜军为变,“将谋之”。郭药师急召所部,鼓动他们投宋。于是“万口喧呼,无不响应,遂囚监军萧余庆等,乃遣团练使赵鹤寿帅精兵八千,铁骑五百,一州四县奉使来降”。郭药师的降宋,使北辽失去了一支重要武装。经文武百官的商议,萧后迫不得已向宋、金同时奉表称臣,以维持苟延残喘的局面。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花落雨停心为伴”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郭药师(?—?),辽宋金三朝大将。铁州(今辽宁盖平东)人。辽募辽东人为兵,号称“怨军”,药师为帅。辽亡,药师以涿、易二州归宋,宋令副王安中守燕山。金完颜宗望军至三河,药师拒战于白河,兵败降金,金太宗命为燕京留守,赐姓完颜氏。后从宗望攻宋,因知宋之虚实,才使宗望悬军深入而获全胜。海陵即位,诏复本姓。

中文名
郭药师
别    名
完颜药师
国    籍
金朝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渤海铁州
职    业
军人
主要成就
倒戈名将
职    务
大将
相关作品
《金史·郭药师传》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