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张浩为明哲保身,做事小心谨慎,遇事不敢坚守己见

作者:张浩

 

张浩担任宰相多年,为明哲保身,处处小心谨慎,甚至违心做自己不愿做的事。
熙宗、海陵王统治时期,是女真族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大变革时期,改革派和保守派的斗争与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交织在一起,形势十分复杂。在政治斗争的漩涡里,人们升降沉浮,很难把握自己的命运,弄得不好,甚至会把命丢掉。但是,在这种纷乱的局势下,张浩却“无事不为,无役不从,为相最久”,官运亨通,很少受大的打击。究其原因,主要和他善于明哲保身有关。
皇统六年(1146年)二月,右丞相韩企先病死,宗弼开始排斥朝中韩企先一派的汉臣。吏部侍郎田珏被指控结纳朋党,被排挤出朝。次年六月,田珏以结党专擅罪被处死,株连尚书省汉臣多人,尚书省为之一空。在这种情况下,张浩受命行六部事。由于办事干练,人们很佩服他的才能,这本是他施展才能的好机会,但他看到当时政局混乱,大狱迭起,决心离开京师避祸。他以身体有病为名,请求到外地做官。熙宗晚期,他先后任彰德军节度使、平阳尹等官,直到海陵王即位,才又被召还京师。
海陵王统治时期,张浩因办事干练、营建中都有功,很受重用,担任宰相多年。但他却处处小心谨慎,遇事不敢坚持己见,甚至违心地去做他不愿做的事。正隆三年(1158年),海陵王为了南侵宋朝,准备迁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把这里作为进兵江南的大本营。他派张浩和敬嗣晖营建汴京宫室。营建汴京宫室非张浩所愿,他委婉地对海陵王说:“往岁营建中都,天下乐然趋之,今民力未复,而重劳之,恐不似前时之易成也。”海陵王没有接受他的意见,他也就没有坚持,违心地到汴京去营建宫室。在修建宫室过程中,海陵王时常派宦官梁充去视察。当时,汴京工程浪费惊人,“一殿之费以亿万计”,梁充见了还说不够华丽,有时甚至命令毁掉重建。张浩以丞相之尊,“曲意事之”(《金史、梁充传》),不敢得罪他,害怕他到海陵王身边说自己的坏话。

海陵王南伐失败,张浩见大势已去,对金世宗表示拥戴,受到金世宗重用。

海陵王一心想南侵宋朝,进而统一江南。对此,张浩是不赞成的。但是,当海陵王向他征求意见时,他却不敢正谏,只用婉转的话来回答,想以此稍止海陵王用兵江南。他上奏说:“臣观天意,欲绝赵氏久矣。”海陵王听了这话很觉吃惊,说:“何以知之?”张浩回答说:“赵构无子,树立疏属,其势必生变,可不烦用兵而服之。”海陵王虽然喜欢他的话,但并不听从。
海陵王南伐失败,在扬州兵变中被杀,留守在汴京的太子光英也被杀死。张浩见大势已去,便派户部员外郎完颜谋衍向金世宗上贺表,表示拥戴,又作起金世宗的宰相。
对张浩的为人,海陵王颇有些不以为然。:他曾说:“左丞相张浩练达政务,而颇不实。”(《金史、纥石烈良弼传》)。他重用张浩,主要是看中他的才干,却不十分信任他。《金史》说海陵王对张浩“用之厚,遇之薄”,不是没有道理的。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无限的思念”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张浩简介

张浩(1102——1163年),字浩然,籍贯辽阳(今辽宁省辽阳市),渤海人。历仕太祖、太宗、熙宗、海陵王、世宗五朝,官至尚书令。他在海陵王和世宗统治时期,任宰相十余年,是金代较为重要的历史人物。本姓高,曾祖仕辽改姓张。天辅中,为金太祖出谋划策,授承应御前文字。天会间,赐进士及第,授秘书郎。天德中,为尚书右丞,监造燕京宫室。海陵王伐宋,留治尚书省事。世宗即位东京,上表入见,授太师、尚书令,封南阳郡王,致仕。大定三年死,谥文康。

本    名
张浩
字    号
字浩然
所处时代
金代
出生时间
1102
去世时间
1163
籍    贯
辽阳(今辽宁省辽阳市)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